近3亿老年人!中国“养老”加速变“享老”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8





  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近3亿。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家事,也是国事。


  最新发布的《中国健康老龄化发展蓝皮书(2023-2024)》,针对新形势下养老产业的新趋势、新挑战,倡导“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从养老服务模式、数字养老、银发经济等多方面,探索中国式养老新理念、新举措、新画卷,以更好适应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


  ——新理念: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


  人口老龄化发展有多快?专家预测,2035年前后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到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5亿。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健康老龄化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机融合,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现。


  蓝皮书提出,要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新理念,从生命观的优化、老年健康新内涵等方面,兼顾“为老”和“备老”,对中国式养老具有较强的前瞻性。


  如何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解决好老年人健康的急难愁盼,是出发点和落脚点。


  中国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朱洪彪说,加快编织养老服务幸福“网”,让老年人用智慧、经验、劳动拥抱新生活,增加社会活力、社会创造力、社会亲和力,收获更多老年人口健康红利。


  健康老龄化发展,如何进一步健全体系?专家建议从三个维度把握:一是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养老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二是养老服务体系,解决由谁提供养老服务、提供什么样的养老服务等问题;三是健康支撑体系,解决老有所医、老年康养、医养结合的问题。


  ——新举措:助力构建支撑保障体系。


  “9073”——这是中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


  照顾好居家和社区养老的日常需求是重中之重。


  提供家庭适老化改造,建设智慧型家庭养老床位,发展老年活动中心,发展老年食堂……蓝皮书建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能享受到便捷的养老服务。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累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近150万户,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3.5万张,逐步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


  一些地方在探索:北京市加快构建“预防、治疗、照护”三位一体的老年健康服务模式,江苏省聚焦体医养融合社区慢病老人运动干预新模式,黑龙江省打造中医药康养发展方案……


  ——新画卷:满足养老服务新诉求。


  一面是老年人越来越长寿,一面是“多病共存”,护理需求、长期照护需求等日渐加大。


  “不同年龄段老年人有不同诉求,困难老年人困难也各不相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建议,要直面问题,在发展中补短板,在解决老年群体期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培育银发经济新业态。中国卫生经济学会老年健康经济专业委员会联合北京大学“健康中国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组表示,面对老年人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亟待探索多样化养老新业态。据相关测算,目前,我国银发经济规模在7万亿元左右,到2035年有望达到30万亿元左右。


  推动“智享养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之变,养老也要创新。蓝皮书提出,应特别注意解决养老产品、服务“不适老”问题。“‘黑科技’要关爱老年用品,让‘为老’服务更显‘科技范儿’,使用更便捷。”范利说。


  健全农村养老服务网络。目前,我国农村养老面临一些“坎”。北京大学教授王红漫建议,为农村老年人编织一张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幸福“网”,充分发挥农村熟人社会互助互惠特点,力争让老年人实现不出村、不离乡就能吃上热乎饭、看个小病等。


  “养老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式办法就是要调动每一个社会细胞力量,尽可能用小投入解决大问题,大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韩启德表示,守护好今天的“夕阳红”,也是善待我们的明天。(记者 李恒)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