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最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如期下调;其中,1年期LPR为3.85%,5年期以上LPR为4.65%,分别较上月降低20个基点和10个基点。市场人士预计,下阶段宏观政策可能会更大力度地实施逆周期调节,未来政策利率还有进一步下调的空间。
LPR报价不断下调势必将压缩商业银行的净息差。多位银行人士表示,银行将通过积极优化负债成本、提升贷款定价能力的方式,降低LPR利率下行对银行利润水平的影响。
短期息差冲击有限
凯投宏观认为,此次LPR报价下调,意味着银行存量贷款的平均利息成本将会下降10—20个基点,将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净息差。
某市场人士表示:“尽管此次LPR的降幅较大,但对于银行今年净息差的冲击有限。一是因为银行贷款中接近一半是中长期贷款,这些贷款重定价多数要到明年,而且中长期贷款跟随的5年期LPR下调幅度小于1年期LPR;二是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力度远超贷款利率下调力度。以同业存单为例,2019年12月AAA级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在3.05%,到了今年4月份已经降到了1.6%。”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表示,一年期LPR下调20基点没有超出市场预期。4月,央行在实际操作中兼顾了实体经济和银行的利益,下调OMO和MLF利率使得银行的负债端成本适度减轻,同时定向降准操作确保了中小型银行经营的稳健性。
而近期的银行业绩会上,国有大行相关人士表示,LPR下行趋势比较明显,将对银行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但有信心保持增长。农业银行副行长张克秋日前指出,随着LPR改革,贷款报价利率逐步下行,带动实体贷款利率下行明显,贷款收益率随之下降。从农行情况来看,2019年全年四个季度的贷款收息率逐季下降,从一季度的4.43%下降到四季度的4.38%。
建设银行行长刘桂平亦坦言:“客观讲,LPR下行趋势比较明显,对于我们的经营应该说有一定的影响。但客户本身的质量以及客户结构,才是真正决定经营收益的因素,仍然有信心保持稳定增长。”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
“1年期LPR是短期贷款利率的定价锚,目前部分外贸企业仍然面临经营性现金流短缺,1年期LRP的下调,有利于减轻企业融资的债务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粤开证券首席固收研究员钟林楠谈到。
中国银行研究院李义举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但信贷市场风险溢价仍在不断走高,企业的融资成本下降有限,3月一般贷款利率与年初相比仅下降了0.26个百分点。此后,央行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一方面,连续两个月定向降准加上调降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促使商业银行加大普惠金融领域贷款,助力小微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降低多种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利率,通过利率传导机制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此次LPR大幅下调,体现出近期货币政策的调控效果,表明企业的融资成本将不断下降,充分反映了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在不断增强。
此外,银行相关人士表示,会按照央行深化LPR改革的要求,切实完成存量贷款LPR定价的转换,减费让利,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小微、普惠、县域三农。
多策略应对
银行业人士称,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短期内恐难以通过降低存款利率的方式来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但从近期多家大行高管的公开表态来看,未来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将更加精细化,负债来源将更加丰富。
张克秋表示,资产和负债的双向组合管理,总量久期和定价的周期与速度,对净息差的管理是十分关键的。资产端方面,农行贷存比、个贷占比、中长期贷款占比相对较低,提升的空间较大,信用债和地方债投资的占比,都是优化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
负债端方面,市场化同业负债的利率总体是下行的,因此,张克秋认为,农行有三点对策降低负债成本,一是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线上的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线上获客、活客的能力,做大流量稳定活期存款占比;二是优化负债结构,加大市场化主动负债的力度,目前农行这一占比是8%,远远低于行业均值;三是不断提升负债策略的差异化和精准化水平。
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调了10个基点,这一幅度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为支持住房刚性需求,拉动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适度下调房贷利率或是当前的主要政策选择。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目前房贷规模大概有30万亿元,本次5年期以上LPR下降10个基点,如果按照存量贷款全部转化成浮动计算,以30年贷款期计,将给全国所有存量房贷购房者一年节省150亿元的利息支出。
张大伟表示,在“房住不炒”的原则下,降息有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一方面降息会导致资金成本降低,真实购房者的购房成本降低,有助于这部分群体入市;另一方面,降息会带来银行的放贷成本降低,预计银行的信贷释放也将降低价格增加信贷量。
有地产行业人士指出,随着楼市回暖,房贷规模的增长也将能够弥补部分银行存量房贷转LPR的收益损失。在近期上市银行业绩说明会上,已经有多家银行表示,将在控制风险、坚持“房住不炒”前提下,继续执行差别化房贷政策,坚定支持首套房和改善型购房的贷款需求。(张玉洁 戴安琪)
转自:中国证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