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外贸发展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鉴于中国医药外贸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预计,2019年,中国医药出口有望延续稳步增长态势,医药进口数量在回归稳步增长的基础上,进口金额将逐渐恢复正向增长。
近日,医保商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医药健康行业国际化形势发布会,医保商会副会长王茂春代表商会发布了2018年中国医药外贸发展情况,并对2019年的发展形势作出预判。
多层次参与国际分工合作
"中国医药企业正在多方位、多形式、多层次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王茂春介绍道,目前,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通过在海外建厂、设立分公司与研发机构、专利授权与转让、国际并购等方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多样化的国际分工合作形式给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王茂春以极具发展潜力的营养健康市场为例说明,中国是全球营养健康原料最主要的生产供应地,也是全球营养保健产业发展潜力最大、增速最快的消费市场。2018年,中国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贸易金额达46.8亿美元,同比增长31.5%,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金额16.7亿美元,同比增长21.8%;进口额30.1亿美元,同比增长37.7%。随着健康营养产品注册与备案"双轨制"政策的实施,中国的市场监管格局将逐渐向"备案占多数、注册审批占少数"的方向发展。同时,《电子商务法》和跨境电商进口新政的实施也将为境内外保健品行业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多机会。
在出口方面,中国医药企业在国际注册认证、研发、国际市场营销、全球资源整合等方面的能力正持续提升,推动制剂、诊疗设备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原料药、制剂一体化"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需求增强等都是有利因素。
在产业发展层面,一方面,医药产业并购整合进一步加剧。如今,中国的优质产业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跨国医药企业和海外投资机构的关注,中外企业并购合作金额连创新高。借助这种跨越式的发展模式,中国医药企业的国际营销渠道逐步拓宽,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知名度得以快速提升。另一方面,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医药企业的研发实力不断提升。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医药创新研发国,医药企业在授权引进海外先进产品和技术的同时,越来越多的本土科研成果也开始对外授权。2018年,中国共有6家药企进行了8项对外授权,涉及癌症、心血管和免疫系统疾病领域。
同时,为了让更多的国际医药创新成果尽快惠及国内患者,中国临床急需药品审评审批流程有望进一步加快,且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也将刺激制剂等医药产品进口。
多举措助推稳中提质
在发展机遇之外,医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瓶颈和问题也必须面对。
当前,医药行业发展仍面临国际市场竞争力总体不强、开拓国际市场的投入不足、产业集中度偏低等制约。王茂春指出,中国医药出口多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其中原料类产品占比过半,仿制药、仿制品居多,本土西药制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有限。不少企业对出口目标市场的医药政策、流通渠道、客户需求和消费偏好等知之甚少,存在国际化战略不够明确、目标定位不够清晰的现象,产品做得多,但缺乏有力的市场开拓支撑,营销模式单一,国际化进展缓慢。且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医药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过度竞争扰乱了出口市场秩序。同时,医药行业遭遇的贸易摩擦有所加剧。2018年,在美方的加征关税清单之外,中国医药出口产品还遭遇了印度和美国发起的4起贸易救济调查。
对此,医保商会坚持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信息化为依托,全面提升综合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医药外贸平稳发展。过去的一年里,医保商会圆满完成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招展、组馆和展务工作,成功举办了第18届世界制药原料(CPhI)中国展和首届"中国医疗健康(印尼)品牌展",及时组织中美贸易摩擦的行业影响调研评估,并推动国家药监局发布了《关于印发药品出口销售证明管理规定的通知》,为中国药品境外注册和上市提供了便利,在行业协调,贸易促进,服务政府、行业和企业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王茂春表示,2019年,医保商会将进一步丰富贸易促进手段和方式,搭建更多国际交流平台,把各项服务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与各方一道致力为企业的国际市场开拓,尤其是市场多元化提供助力,推动医药外贸发展稳中提质。(记者 汤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