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伊始,支付机构就面临着新挑战——备付金问题。
按照此前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下发的《关于支付机构撤销人民币客户备付金账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从1月14日起,支付机构应注销在商业银行的所有备付金账户,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也要实现100%比例的交存。
该条例引起了坊间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央行为什么要实现备付金100%集中存管?这是否会带来支付行业生态模式的巨变?
监管加强
什么是备付金?从字面意思看,备付金就是准备用于支付的资金。用户把钱交给第三方支付,为了在第三方支付提供的场景里进行实时支付。在享受第三方支付提供的服务或商品之前,备付金仍然算是用户的。
举个例子,消费者在网购时为购买某样商品而支付了货款。这笔货款并没有直接打到商家账户,而是由第三方支付机构的账户代为保管。只有等到消费者点击确认收货之后,这笔钱才会从第三方支付机构划拨给商家。在这个过程中,这笔货款就是备付金。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不仅是此类在途资金,在日常交易中部分资金会逐渐沉淀在交易账户中,这部分沉淀在支付机构中的资金本质上也是备付金。像支付宝余额、微信零钱等,均属于客户备付金。
作为支付机构重要的资金池,备付金可谓规模庞大,利润丰厚。最新数据显示,2018年11月末,备付金存款为1.24万亿元,较上月末新增2490亿元。以支付宝和微信两家近90%的市场份额估算,两家机构产生的备付金应该分别在6200亿元和5000亿元左右。
易观支付分析师王蓬博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从历史上看,备付金的规模在逐渐增大,电商在其中相当于一个中间信用环节。在电商原来的账户体系中,银行没有办法监控备付金的使用情况。这就会导致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备付金的挪用、甚至洗钱。为了把控风险,银行一方面要“断直连”,另一方面就要设立一个统一的账户对备付金进行监管。
为此,央行曾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明确备付金的交付工作,将备付金纳入监管。2017年3月,央行发布了《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操作指引》,明确要求于2017年4月17日起开展备付金交存工作;紧接着2017年12月,央行发布了《关于调整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的通知》,提高支付机构交存比例要求,集中存管开始加速;而到了2018年6月29日,央行正式对外发布《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的特急文件,该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将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备付金集中存管是整治组合拳的重要一项。央行的首要目标就是明确备付金的交存任务,进行统一管理,同时也给支付机构一段政策缓冲期,保障市场稳定。在创新不断的金融市场,央行要做的,就是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支持真创新,打击伪创新,促进金融企业的良性竞争。
机构洗牌
基于央行的文件,支付机构也有所行动。近期,包括蚂蚁金服、合利宝、翼支付、百付宝、随行付、百付宝、拉卡拉、易极付、易智付、海科融通、易宝支付、新生支付等多家支付机构发布公告,宣布完成“断直连”,同时声明提前完成了备付金的100%交付。
备付金100%交存对于支付机构有哪些影响?有人甚至预言,支付机构躺着赚钱的日子走到了尽头。
“首当其冲的就是利息损失。”王蓬博指出,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而言,备付金的利息被砍掉后,他们将丧失很大一部分利润来源。
根据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1月末,支付机构交存的备付金存款已经达到1.24万亿元。按照年化1.265%左右的协议存款利率计算(最高上浮10%),备付金1.24万亿实现100%交存后,支付机构利息收入较之前将减少约150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王蓬博指出,这将增加支付机构的成本。在直联时代,第三方支付机构实际是依靠广大的备付金体量在和银行进行接口费用的谈判。
更重要的是,以往备付金规模较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可以与存管银行协商优惠费率,存款银行以此获得新增存款。而在备付金集中存管之后,商业银行对于各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费率将趋于相同,商业银行的支付通道费率也将水涨船高。
这将给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哪些影响?
王蓬博分析,这将迫使第三方支付机构投入更多的精力到行业本源业务中,即为商户提供小额、高频的支付服务,进一步刺激支付行业的创新发展。同时也会促进“断直连”的进展,因为备付金集中存管和“断直连”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政策。
有业内人士称,一些中小机构的技术实力比较薄弱,备付金上交后难以盈利。一旦备付金利息没了,公司盈利受到影响,甚至公司状态会由盈利变为亏损。部分平台会被迫退出市场,大平台兼并小平台,市场洗牌加剧。
不过,从支付行业的长期发展来看,备付金集中交存是有益的。原本通过利率吸引商户,通过吃银行返息或用备付金利息补贴商户消费者的行为将被有效遏制,这将限制那些盲目扩张、打价格战却不注重服务的支付机构,使支付机构更加关注自身产品、技术、品牌、服务。对商户和消费者来说,支付机构将回归本源支付服务,这对行业的发展也更为有利。(记者 陶娅洁)
转自:中国产经新闻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