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措施。记者在发布会上获悉,未来将多举措加快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设工作。
在节能减排降低碳强度方面,截至2017年底,我国碳强度已经下降了46%,提前3年实现了2020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从2005年开始,我国累计节能量占了全球的50%以上。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制度创新。”生态环境部气候司司长李高介绍说,我国2011年起就开始在7个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通过试点来探索相关经验,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打下基础。从2013年6月开始,试点碳市场陆续上线交易。
截至目前,试点地区碳市场成交量达到了2.7亿吨二氧化碳,成交金额超过了60亿人民币。李高表示,在开展碳交易试点的地区,试点范围内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实现双降。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底我国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启动了国家碳排放交易体系。此后,针对2016年、2017年的碳排放数据报告、核算、核查工作一直在持续推进。其中,发电行业成为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突破口。
李高介绍说,下一步要按照先易后难、稳中求进的工作安排,分阶段、分步骤推进碳市场建设。“在发电行业率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基础上,随着整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平稳启动、平稳运行,再逐步扩大参与碳市场的行业范围、交易主体范围,增加相应的交易品种”。
具体而言,为了进一步加快碳市场建设相关工作,首先,将完成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加快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进一步推动相关配套制度的出台。此外,还要推动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好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核查和配额管理工作,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记者 高伟)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