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稳步推进 “中国模式”受青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02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顺利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选择“走出去”,中国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的步伐也因此得到进一步加快。


  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中国—印度尼西亚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十多年来,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已经成为中国产能输出和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而这种以企业为主导形成的海外产业集群模式,由于为所在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税收并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也受到了各个国家的欢迎。


  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共在46个国家建设初具规模的境外经贸合作区113家,累计投资348.7亿美元,入区企业4542家,上缴东道国税费28.6亿美元,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28.7万个。


  一带一路推动合作区建设


  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是中国企业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有序有效配置并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研究员刘向东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与中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开发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以及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是密切相关的。


  刘向东说,一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支持中资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地方政府也非常重视省级企业开展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相继出台了鼓励政策。


  资料显示,中国商务部于2005年提出建立境外经贸合作区,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中国企业开发投资境外经贸合作区。在政府鼓励下,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步入政府扶持下的快速增长期。2012年,中方提出改变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建设方式,不再采用招标方式,由企业作为境外经贸合作区的主导,先行建设园区,达标后由商务部、财政部考核确认,此举使境外经贸合作区数目激增。


  刘向东表示,另一方面,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和对外投资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建设加工制造型、资源利用型、农业产业型、商贸物流型、科技研发型园区,帮助中资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升其国际竞争力,也客观加速了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国门、开展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意愿。


  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已在24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建境外经贸合作区82家,新增投资25.9亿美元,占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新增总投资的87%;上缴东道国税费3亿美元,占比达71.4%。


  “中国模式”受青睐


  事实证明,中国境外合作经贸区的建设也确实得到了不少国家的欢迎。毕竟对于东道国而言,这些合作区吸引了更多的中国企业前来投资建厂,不仅在增加就业、提高税收、扩大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力地推动了其工业化进程并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升级。


  在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可谓家喻户晓。这个成立于2006年的经济区,由中国家电品牌海尔集团和巴基斯坦鲁巴公司共同出资,以海尔在巴基斯坦的工业园为基础扩建而成,是中国在境外正式挂牌的首个经贸合作区,也是巴政府批准建设的“巴基斯坦中国经济特区”。


  海尔海外电器产业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庆福告诉国际商报记者,2001年海尔刚刚进入巴基斯坦时,品牌认知度并不高,但凭借本土化创新,最大化满足巴基斯坦消费者的需求,如今,海尔在鲁巴经济区的产能已经提升到了150万台,品牌在当地的覆盖率达99%,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家电品牌之一。


  更重要的是,依托海尔在巴基斯坦的生产、销售和物流基础,以及中巴两国全天候、多领域的合作关系和贸易投资优惠政策,海尔—鲁巴经济区已然成为中资企业拓展巴基斯坦乃至南亚市场的重要平台。


  巴基斯坦前总理阿齐兹就曾公开表示,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的建立是两国企业合作的又一座里程碑。巴基斯坦感谢中国政府对中国在海外首创这种经济区发展模式的支持,巴基斯坦政府将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和优惠政策支持经济区发展,支持在巴基斯坦其他地区建立同样的经济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为中国企业开辟了新的道路,巴中存在着巨大的双赢机会。


  刘向东分析称,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模式呈现出基础设施先行、抱团合作出行、与本地共赢发展等特点,园区“走出去”的范围主要集中在亚非拉欧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国家较为突出,中资企业重点参与了在泰国、柬埔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的28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不过,境外合作区发展也面临着盈利能力差、投资回报周期长等一系列难题。据刘向东介绍,目前中国大部分境外经贸合作区早期项目侧重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投资额比较大,这类项目的特点决定了盈利水平不高且投资回报周期长,因而还需要中长期融资,这就给后期投资回收带来了压力。


  刘向东建议,未来中企应充分利用国际金融机构的融资功能,同时增强企业在海外的融资能力,并支持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提供融资服务;此外还应充分利用互联互通带来的网络效应提升多领域整体开发的盈利能力。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加快发展黄金期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进入加快发展黄金期

    尽管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各园区起步不同,所处地区和阶段不同,盈利情况不一。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园区普遍面临较长的投资回报期,部分合作区经营多年仍难以达到收支平衡。
    2018-01-28
  • 2018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喜与忧

    2018 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喜与忧

    十多年来,中企在国外创建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或境外产业园从无到有、由少到多,渐成中企“走出去”进程中的重要现象和独特模式。
    2018-02-05
  • 突破发展瓶颈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突破发展瓶颈 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高质量发展

    全球化智库(CCG)日前发布的《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2020)》建议,积极推动境外经贸合作区的转型升级,推动其高质量发展。
    2019-12-0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