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领 创新驱动 我国造船业自主研发加速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6-08





  日前,中船重工武船集团海工院为法国路易达孚集团打造的1.3万吨甲板运输船“ABM探险者”号,在江苏省南通市建成交付,这是国内首艘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散货船。试航数据显示,该船航速最高可达12.3节,比设计航速提高20.5%。在同等运营条件下,该船可节省燃料消耗高达22.6%,能效优势十分明显。

zaochuan
(资料图片 来源互联网)

  “从主机到齿轮箱再到轴系等主要部件,甚至小到一颗螺丝钉,都实现了国产化,而以前主要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 武船集团项目总监闫立忠说。


  近年来,我国造船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依靠创新驱动,促进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船舶实现“国轮国造”。


  1、全面开花 多品牌船型实现自主研制


  在造船领域,创立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船型,是中国扩大船舶工业国际知名度的主要途径。近年来,中国造船业不辱使命,在实现自主创新方面有不俗表现。


  前不久,我国首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LNG运输船——“华祥8号”在舟山成功下水。


  LNG是液化天然气的简称,LNG运输船是高技术、高难度、高附加值的“三高”产品,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造船业“皇冠上的明珠”。


  此前,LNG运输船的制造设计方案和知识产权均属国外。国内想要制造LNG运输船,不仅造价高,维护成本也高。“华祥8号”研发出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双燃料船舶发动机,这一“心脏部件”可用天然气替代船舶日常航行中的燃料油,每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约10000吨,二氧化硫及PM的减排为百分之百,氮氧化物减排为80%左右。


  2017年11月,我国自主研发制造的大型挖泥船“天鲲号”正式下水,它是首艘国内设计建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型自航绞吸船,这一有“造岛神器”之称的船只催生了不少“世界之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我国在自主造船领域的突破。


  该船的输送系统在世界同类型船中功率最大、排距最长、耐磨性能最佳,具备强大的吹填造地能力;该船还专门配备了低硫转换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泥泵封水泵、智能海水冷却系统,更加节能环保。


  此外,我国已经成功建造30万吨级超大型油轮(VLCC)、8000标箱级集装箱船和新一代超大型40万吨矿砂船等。一系列自主研发的品牌船型标志着我国大国重器的建设在关键技术、制造水平都上升了一个层级。


  2、智能制造 促进造船业“脱胎换骨”


  中国造船业正积极从低附加值市场转向豪华邮轮、LNG船和大型集装箱船等高附加值造船市场,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将为船舶工业提质增效创造机遇,推动船舶制造朝设计智能化、产品智能化、管理精细化和信息集成化等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智能船厂、机器人造船有望成为造船业发展的新趋势。


  2017年12月,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在南京开幕。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发布了“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iDolphin38800吨智能船舶“大智号”及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入选,这代表着中国造船智能化水准。


  据了解,“大智号”驾驶室里的智能集成平台是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并应用于实船的智能航行系统。通过对全船进行光纤网络搭建,形成覆盖全船的监测与控制点,能够对船舶的状态了如指掌。


  除此之外,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研制的我国首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制造多功能舱室焊接机器人,也已正式“上岗”焊接造船。由于智能化自动化水平不足,此前,我国大部分船企造船效率仅是日韩水平的30%。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船舶制造多功能舱室焊接机器人“上岗”后,我国船舶的分段制造能力接近日韩先进船舶企业水平,车间能耗降低10.8%,设备有效利用率提高30%。


  到2018年,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将建设7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在2020年前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实现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全覆盖。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智能制造将促使造船业“脱胎换骨”。


  3、提质增效 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产能过剩是我国乃至整个世界造船行业的最大挑战。“受国际原油价格低迷、船运市场萧条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我国船舶市场近年来持续低迷,船舶工业面临巨大挑战。”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会长郭大成表示。


  随着世界经济回暖,国际航运市场也在逐渐恢复,近几年一些过剩造船产能的出清和库存的清理,给那些在“寒冬”中挺过来的造船厂带来了更多的订单。


  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近期发布的数据来看,今年1-4月份,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180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71%。


  中国船舶市场从2015年跌入低谷到现在能够恢复元气,离不开政府层面的扶持,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政策支持这一行业脱困和做强。


  国家实施的海洋强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军民融合发展等重大战略,都将船舶工业作为重要领域,进行具体谋划和部署。此外,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些专门的措施,如发布实施《船舶行业规范条件》、《海洋工程装备行业规范条件》、《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等,促进我国船舶工业向中高端发展。


  我国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强化知识产权运用,加强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储备,构建产业化导向的专利组合和战略布局,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培育一批具备知识产权综合实力的优势企业,支持组建知识产权联盟,推动市场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协同运用。


  虽然我国造船业取得较大进展,但是目前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下一步,我国造船业应当继续把科技创新摆在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以科技创新带动全面创新,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力和引导力,全面提升我国造船业的自主知识产权拥有能力。”郭大成说。 (本文由见习记者周佳玲整理报道,图片来源于网络,请作者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两降一增

    今年上半年全国造船业三大指标两降一增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近日发布上半年中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两降一增,造船完工量大幅增长,全球新造船市场出现探底迹象,新船订单量有所增长。
    2017-07-25
  • 全球航运业呈现回暖迹象 中国造船业迎来新气象

    全球航运业呈现回暖迹象 中国造船业迎来新气象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发布最新报告称,2018年1-5月份,我国新接船舶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继续增长,造船完工量降幅收窄。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航运业复苏步伐的加快,船东出现新一轮的造船热潮,越来越多的船厂接到新订单。
    2018-07-13
  • 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仍居世界第一

    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仍居世界第一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都保持世界领先,2020年全年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这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总量的43.1%、48.8%和44.7%。
    2021-03-01
  •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造船业订单继续位居世界第一

    全球权威研究机构的最新统计,截至今年2月初,中国造船业手持订单量为9685万载重吨,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6.9%,继续保持世界第一。
    2022-02-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