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配套设施国产化进程 让船配"上船"不再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02





  日前,常熟瑞特电气股份公司获得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新建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上包括柴油机健康管理、电力推进健康管理、辅助系统管理和智能机舱平台等在内的智能机舱产品订单,同时,中国极地中心同意瑞特电气成为“极地科考产品选用工厂”。这是我国公司首次在科学考察船上配套智能机舱系统,也是我国公司首次在电力推进船舶上加装智能机舱产品。业内人士指出,这或将有利于加快国产极地科考智能电气配套研究成果产业化步伐,加快船舶配套设施国产化进程。
chuanpei
(图片来源:互联网)
  本土化配套率不足30%
 
  船舶配套业是生产和制造除船体以外的所有船用设备及装置的工业,它与船舶总装业、船舶修理业共同组成完整的船舶工业。船舶配套产品的价值约占船舶总价值的三分之二,在船舶工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提升船舶配套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是打造世界造船强国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船舶配套产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欧美、韩国以及日本相比,尚未形成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船舶配套业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尚未形成连贯一致的发展政策,企业规模普遍不大,产业发展集而不聚。
 
  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的《船舶配套产业能力提升行动计划(2016-2020年)》中指出,韩国、日本船用设备本土化装船率分别高达85%、90%以上,我国与之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配套领域本土化配套率不足30%。
 
  船舶配套产业涉及面广、产品种类多,其中船用设备价值量最大,占全船总成本的40%—60%,船舶配套设施的维护和维修,亦是船舶业中高附加值的产业。船舶配套设施大量的引进,不仅使得成本上升,后续的维修、护理也要受制于人。提升配套装备国产化率关系到船舶市场的发展壮大与相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关系到国家海洋信息安全。
 
  “如果公务船、应急船等船舶关键配套国产化率过低,不利于保障数据、信息安全。”中国潜水打捞行业协会理事长、全国政协委员宋家慧表示。为此,宋家慧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提出了公务船通信导航等关键配套国产化问题的提案。
 
  船舶配套企业也有“领头羊”
 
  船舶配套设施国产化低、船配产品频频遭遇“上船难”,国产产品真的与国外船配产品存在较大差距吗?
 
  记者了解到,固然有些高精尖领域或许存在一定差距,但我国在柴油机、发电机组、螺旋桨等船用配套设备的研发制造水平上有了很大提高,如齿轮箱、机械零部件等领域,国产产品已经可以和国外产品比肩。
 
  以船用齿轮箱产品为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及设计理念,再经过不断创新,国内船用齿轮箱行业已形成了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重齿”)、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齿”)等一批骨干生产企业。重齿以其特有优势牢牢占据了国内舰船齿轮箱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杭齿则以品种多、规格全而成为国内民船齿轮箱领域的龙头老大,其交付的挖泥船齿轮箱最大输出功率高达10500千瓦。
 
  杭齿船机公司成套系统销售部总经理何沛表示,杭齿的齿轮箱产品近年来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与国外同类产品几乎已没有差距。如果按照国外产品的价格,用更好的材料和齿轮芯,杭齿生产的船用齿轮箱一样可以达到国外先进产品水平。
 
  “国内配套企业10000千瓦的船用齿轮箱都做的了,为何国内某些船东在5000千瓦的船用齿轮箱选购中,连一个竞标机会都不给国内配套企业呢?”何沛对此十分不解。
 
  “目前,民营企业对某些零部件的开发投入不足,即便是民营企业做出来了,市场也不允许民营企业的失败,所以民营企业的船配产品很难进入到大型国企。”大连海事大学航运与经济管理学院匡海波教授表示。
 
  上海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金东寒也曾表示,要为国产船机提供“上船”机会。随着我国船用柴油机产业的进步,很多产品系列都已经相当成熟,缺的就是“上船”的机会,首台套船用柴油机“上船”更是难上加难。
 
  实现“国船国配”需多方发力
 
  目前,与世界先进配套企业相比,我国船舶配套业自主创新能力、本土船用设备装船能力仍有待提高。一些配套厂家产品的质量、性能不够稳定,使得国内一些船东对国产配套产品信心不足。造船业投资大、风险高,为保证质量,国内船东在订造新船时,对一些关键配套设备更愿意使用有保障的天价进口产品,对于已经通过了苛刻的技术论证的国产配套产品,则持观望、怀疑态度。
 
  这在相当程度上挫伤了国产配套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阻碍了国内配套业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的发展步伐。中国船舶配套产业发展容易进入恶性循环:国产设备没有业绩证明,船东不敢用,越不敢用,就越缺少业绩证明。
 
  “推动船舶配套业自主品牌的研发以及智能化的发展,需要政策、人才、技术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尤其急需通过顶层设计突破行业间的壁垒,并将‘军民融合’和‘一体化的科研创新平台’理念融入船舶配套业发展规划之中,助力国产自主配套设备发展。”在谈到船舶配套设施问题时,全国政协委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一说。
 
  据悉,瑞特电气能获得“雪龙2”号上的智能机舱产品订单与其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
 
  在中国船级社(CCS)智能船舶规范对外正式发布后不久,瑞特电气就着手进行智能船舶电气产品的技术研发。2017年年初,瑞特电气还与上海海事大学、江苏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开展技术合作,抽调公司技术骨干,建立智能电气产品研究平台。瑞特电气负责人介绍说,凭借着较为完善的技术方案、“产品终身维护、智能软件不断升级”的售后服务以及此前产品在“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上应用良好的效应。
 
  匡海波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船舶配套产品要想真正实现国船国配,依然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更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匡海波认为,目前,我国在国船国配方面的保护政策还很少,像船舶配套这种需追赶他国的产业,要引导、鼓励民族经济进入其中,只有当社会最活跃的力量进入到船舶配套大型研发领域中,发展才会快起来。至于像豪华游艇游轮等高端船舶配套的制造,放开市场,有计划的引进国外的高新技术企业到中国来投资,通过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来发展壮大。(记者 杨柳)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主业为核心 多元化布局 中国船配业

    主业为核心 多元化布局 中国船配业"多条腿走路"

    日前,有船配方面专家表示,随着传统船配产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量价双双持续下行,市场留给企业挖掘船海配套主业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
    2017-07-05
  • 半导体设备国产化加速 行业龙头迎来发展拐点

    半导体设备与材料多年来一直被视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发展的一大瓶颈和短板。国产半导体设备厂商近年来不断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半导体设备国产化比重逐步提升,一些行业龙头企业也正迎来发展拐点。业内人士表示,投资者可关注...
    2017-04-07
  • 我国光热发电已形成全产业链 国产化率达90%以上

    我国光热发电已形成全产业链 国产化率达90%以上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光热发电全产业链,设备和材料国产化率达90%以上,具备了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的条件。下一步,国家能源局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争进一步完善示范项目操作方式和运作模式
    2017-10-2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