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为核心 多元化布局 中国船配业"多条腿走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05





  日前,有船配方面专家表示,随着传统船配产品市场竞争不断加剧,量价双双持续下行,市场留给企业挖掘船海配套主业的空间已经所剩无几。如果一味强调“死守”配套主业,仅凭过去“一招鲜”吃遍配套市场,企业除了面临订单“饥荒”,还将遭遇“生死”挑战。面对持续低迷的船海市场,国内很多船配企业开始思考转型之路,以主业为核心,进军相关多元业务板块,加速布局非船装备制造产业,通过大力开发电气集成以及机械成套设备类产品,箱式移动电站、固定式电站等陆用电站集成产品等市场领域打开了新天地,实现了“多条腿走路”,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增添了一份底气。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A  多元产业平稳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面对船海配套市场需求萎缩、价格走低、竞争加剧、利润削减等困境,船配企业不得不思考发展出路问题。不少船配企业开始主动思变,寻找出路,由海域市场转向陆用市场。但船配企业如何选择非船产业之路?如何实现船海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完美对接?哪些领域可以实现相关多元发展?这些都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
 
  在此形势下,有些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转战陆用市场,实现了“两条腿”走路;有些企业则“另起炉灶”,转战其他领域以求重生;还有些企业以主业为依托,大力推进多元产业加速发展,推进配套与非船业务转型升级。以沪东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中船动力有限公司、南京中船绿洲机器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则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既重视内生式积累,又加速外延式发展,在做稳主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度多元、发展非船产业,初步实现了船用设备和相关多元产业“两条腿”走路,从单一船舶市场向多领域市场发展的目标。
 
  中船动力积极发展船舶市场对主推进系统的集成打包业务,运用成套设备营运模式,即船舶主机、高弹性联轴器、齿轮箱、轴系、推进器、遥控系统等组成的船舶动力装置,满足市场需求。同时,该公司充分发挥传统柴油机产品与环保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柴油机SCR后处理系统,与国外知名公司合作,实现SCR产品的产业化、规模化。事实上,动力集成产品仅是中船动力“相关多元化发展之路”上的一个分支,目前,在SCR产品、电力推进产品、陆用电站产品等领域,中船动力都硕果累累,非船产业呈现多点开花、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了有重点、有特色、有潜力的相关多元化产品集群。特别是在陆用电站市场,该公司承接多个“短、平、快”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交付、当年收款,全年新接的陆用电站订单占镇江本部中速机订单比重近3成,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沪东重机加快创新步伐,促进多元产业发展。借助中国核电产业发展的“东风”,创新发展,沪东重机加强专业的核电等成套设备产品的营销团队建设,努力在核电领域实现新的突破。沪东重机设计制造的世界首台1E级低压核电用应急柴油发电机组6PA6LN型柴油机已完成台架性能试验并成功交付。同时,沪东重机还在电站产品投资合作、盾构融资租赁等方面不断研究与策划,力争在多个领域开花结果。
 
  此外,中船重型装备有限公司继续深耕地下空间工程装备市场,新签了批量盾构机制造和维修合同,截至目前手持订单数量同比增长36%;中船绿洲立足做强船海业务、做大环保业务、做优离心机业务,着力打造横跨船用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陆用电站配套、土壤修复业务的多元产业格局。除了进一步拓展环保市场,今年,中船绿洲还将细分陆用离心机市场,围绕油田、化工、农药市场,拓展油田废弃物处理、陆用燃油电站、动植物油提炼等相关离心装备的业务开发。
 
  B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
 
  当前,船配市场正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对于今年船配市场的发展趋势,不少船配企业负责人普遍感到压力大。从当前船配市场需求来看,2017年航运业仍然充满挑战,供需失衡问题将持续,航运公司、造船企业将继续在恶劣市场环境中艰难求生。其中,相关航运巨头、船企大佬破产倒闭也将波及船配企业,并进一步加大船配企业的订单缺口。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无论哪个领域,自然法则从来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一家船机企业高管结合自身在开拓陆用电站市场的经历指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在开拓陆用电站等新市场过程中还处于“虾米”地位,不仅市场占有率很难进一步提高,在谈判过程中没有市场话语权,大部分利润还会被工程总承包(EPC)商获取。船配企业在开拓相关多元产业过程中,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为此,他指出,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真正跳出固有思维、放开视野,才能在新领域站稳脚跟。特别是一些开拓陆用电站业务的船配企业,急需升级商业模式,放眼全球,最终充当系统供应商的角色,实现从单独销售设备到EPC,最终实现电站项目建设、经验、转让(BOT)总包工程。否则,企业很难再进一步。
 
  业界人士表示,短期内,市场难以回暖,行业不断洗牌调整,新船订单仍然偏少,船配企业产能不足矛盾将进一步凸显。此外,航运市场长期在低谷徘徊,将导致船东面临财务困难,船东的付款周期可能将继续延长,船企设备预付款比例将进一步降低,船配企业货款回笼难度将逐步加大,这无疑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在开拓相关多元业务时,需摒弃各自为政的发展模式,抱团取暖,合力攻坚克难,尽快拥有自主品牌产品的制造、销售能力。
 
  目前,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陆用电站、环保等非船装备业务正处于市场上升期,这些业务未来将大有可为。业内人士建议,船配企业可借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一些船舶企业集团还可发挥集团作战优势,统筹集团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发陆用电站等非船市场。但是,实现上述目标还需企业进一步苦练内功,在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
 
  C  补齐短板提质增效
 
  “企业要及时发现发展短板并切实补齐。”业内相关人士指出,尽管目前不少船配企业在相关多元产业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呈现出一些亮点,但是,目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仍大,在航运造船市场这一轮深度结构调整中,船配企业要切实补短板、抓质量、提效益。
 
  补短板是实现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当前,多数船配企业存在高端装备缺乏、关重件受制于人、劳动生产效率低、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同时,由于配套产品价格持续走低,而企业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仍处较高水平,导致产品毛利率低,企业普遍处在盈利难或亏损的困境。对此,船配企业需深入分析配套与非船业务中存在的产品结构、关重件研发、营销服务、制造能力、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及能力等方面的短板,开展专项补短板工作,尽快消除配套企业发展中的短板效应。
 
  尽管遭遇百年一遇的船市下滑期,但企业应该看到市场需求结构向高端化、绿色化发展的趋势。企业在发展相关多元产业过程中,还需紧跟市场需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开展生产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合作创新,突出价值创造,倡导分享精神,培育众创氛围,激发企业活力,提升配套产品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效率效益,促使企业朝创新驱动、技术引导的方向发展。
 
  “基于主业、服务主业”是不少船配企业发展多元化产业的宗旨和出发点,只有结合现有优势,认真把握业务相关性的有限延伸并严控风险,才能保主业不衰,促多元业务繁盛。业界专家建议,船配企业在加快新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的同时,更要做好全年市场开发与风险防范方案,做稳船海配套主业,强化细分市场的经营,不断改进配套产品的技术和质量,强化成本控制,优化组织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打赢这场生存保卫战,使多元产业与船海主业相得益彰,共同促进船配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吴秀霞)
 
 


  转自:中国水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