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资本市场魅力不断增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2-19





  日前,中国证监会对一批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内幕交易、违法买卖股票的公司和个人作出了行政处罚,成为从严监管的又一最新动作。加之今年下半年以来,首次公开募股(IPO)发行通过率走低、大股东减持行为减少、“高送转”概念炒作降温等现象,引发各界持续热议。分析人士指出,中国资本市场以往存在的各种乱象源于市场不成熟、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如今,在监管层的努力下,资本市场的制度篱笆被不断扎牢,中国资本市场正变得更加健康有序,其对于全球投资者的魅力也正在不断增强。
 
  权责挂钩管终身
 
  与今年前三季度比,目前中国A股市场IPO通过率降低了两成以上,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已成为监管重点。与此同时,此前一直存在的IPO“堰塞湖”压力正在逐步缓解。2017年,IPO企业从发行申请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审核周期一年3个月左右,较之前需要3年以上的审核周期大幅缩短,直接融资效率显著提升。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指出,新股发行审核的逻辑已经产生变化,审核内容从注重财务指标到重点关注IPO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如果发行人对财务指标本身无法自圆其说,无法从逻辑上推导其合理性,便很容易被否。无锡方万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绍霞说,发审委监察委、终身问责制度将让相关人员在履职时更加审慎,同时一些达不到上市条件的排队企业则可能知难而退。
 
  “需要看到,上市公司质量直接关乎到资本市场发展大局,以往资本市场上也确实存在一些良莠不齐的现象。因此,严格新股发行审核制度,引入终身负责的权责挂钩机制,显然是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丛屹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立好规矩防风险
 
  今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监管剑指沉疴积弊,对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扎牢制度篱笆,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取得了明显成效。
 
  证监会5月底发布《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大宗交易减持监管制度安排,堵住制度漏洞。在减持新规实施后,大股东减持等乱象明显下降,日均减持金额较新规前减少了23%。有资讯显示,减持新规实施后,减持量占流通股比例大于1%规模的减持占比由之前的72.83%减少至55.89%;“过桥式减持”占比则从80%减少至50%。
 
  今年以来,在监管部门的各项举措下,“高送转”与违规行为之间的利益链条被逐一切断,炒作之风明显收敛。2017年半年度利润分配方案中,实施“高送转”公司的比例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丛屹指出,中国资本市场内中小投资者数量较多,因此大股东减持套现、利用高送转题材炒作等行为会形成负面示范效应,严重影响投资者信心及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相关监管部门强化“市场规矩”、强化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立竿见影的震慑,有助于市场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日益开放被看好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成熟正获得越来越多的肯定和看好。
 
  不久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公布了中国“金融部门评估规划”(FSAP)的最新评估核心成果报告。该评估报告认为中国证券期货监管制度总体符合国际标准的要求,认为中国证监会自首次FSAP评估以来,在防控风险、加强监管、深化改革等方面取得了成效,并特别指出中国在投资者保护和市场风险监测方面的先进做法值得借鉴。
 
  与此同时,从国际投行的观点中亦不难看出中国资本市场与日俱增的魅力。高盛认为,中国工业品价格反弹、货币和信贷增速放缓、人民币汇率稳定以及政策连贯性预期增强等因素,共同推动中国经济表现良好。展望2018年,中国将延续风险控制,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势头。未来,将有2000亿美元至4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中国A股市场。美银美林在一份报告中则预计,亚洲和新兴市场股市将在未来两年内翻番,因此可以对2018年保持乐观预期,应该看多中国市场。
 
  “中国资本市场魅力不断增强,源于对外开放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引进来’角度看,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应该为来华投资的长期资本创造更多空间,从而更好地参与国内实体经济;从‘走出去’角度看,监管层则要确保企业融资后将资金投入真正符合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需要的领域,而不是简单的出海投机。”丛屹说。(记者 王俊岭)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