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动力量,对于深化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同时,逐步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从全球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十三五”末期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今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
物联网正加速渗透到生产、消费和社会管理等各领域,联网设备规模呈现爆发性增长趋势,万物互联时代正在到来。我国高度重视物联网产业发展,《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物联网发展的九大领域,目标到2015年,我国要初步完成物联网产业体系构建。
在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标准委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包含了10个专项行动计划,随后各地组织开展2014~2016年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2014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联网工作要点》,为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有序指引。
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物联网分册(2016-2020年)》(简称《物联网分册》),提出产业规模突破1.5万亿元的发展目标,并制定“强化产业生态布局”等重点任务。
在国家高度重视和推进下,中国的物联网产业将延续良好的发展势头,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新的动力。移动互联向万物互联的扩展浪潮,将使我国创造出相比于互联网更大的市场空间和产业机遇。《物联网分册》指出,2015年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达7500亿元,整个“十二五”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我国机器到机器连接数突破1亿个,成为全球最大市场,占全球总量31%。
“十三五”期间,随着万物互联时代开启,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也将保持高速发展势头,预计2017年产业规模将达到万亿元级。当前我国物联网企业更多集中在感知层和传输层,随着物联网在各领域融合应用不断深化,产业重心将向软件和数据服务方向转移。
从全球物联网产业总体发展趋势来看,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在未来几年有广阔的增长空间,“十三五”末期产业规模将突破1.5万亿元。
多年来,各地方政府也积极营造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以土地优惠、税收优惠、人才优待、专项资金扶持等政策措施推动产业发展,并建立了一系列产业联盟和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江苏省和无锡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中国物联网研发中心,集聚产业链上40余家机构的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上海近年来仅市级财政支持物联网技术研发、产业化、应用示范和公共服务平台类项目超过150个,支持金额超过3亿元,通过政策引导,带动社会资金投入50亿元。
已形成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
近几年来,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高速增长,产业布局加快成形,现已逐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空间格局。各区域产业集聚各有特色,物联网应用发展各有侧重,产业领域和公共服务保持协调发展。
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无锡、深圳-广州、重庆-成都等城市成为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核心,无锡、杭州、福州等成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的领先城市。
各产业集聚区相互独立、各有特色,汇聚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产业链逐渐完善,研发机构和公共服务等配套体系基本完备。环渤海地区成为中国物联网产业重要的研发、设计、设备制造及系统集成基地,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形成较完善的物联网体系架构。
长三角是中国物联网概念的发源地,凭借该地区在电子信息领域深厚的产业基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关键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促进龙头企业的培育和集聚。长三角在芯片、传感器等物联网产业的基础环节具有较强产业积淀。无锡截止到2015年年底列入统计的物联网企业达到1171家,营业收入突破1688亿元,增幅连续三年超过30%。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电子整机的重要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发展成熟。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上,泛珠三角地区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创新应用、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乡镇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重点推进。
中西部地区各重点省市纷纷结合自身优势,布局物联网产业,抢占市场先机。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中西部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初步建立
如今,从“中国制造2025”到“互联网+”,都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物联网已被国务院列为我国重点规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政策带动下,我国物联网领域在技术标准研究、应用示范和推进、产业培育和发展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设备、软件、系统集成、运营、应用服务在内的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各环节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物联网领军企业。
我国互联网领域和传统行业领域巨头瞄准物联网蕴藏的巨大产业价值,快速切入并不断加大投入,成为驱动产业增长的新兴力量。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大力发展物联网平台服务,并与传统行业领军企业展开合作,多种手段进军物联网市场。当前,阿里智能已有100多个生活品类达到智能化,成为全球储量最大的智能硬件平台;百度天工专注工业物联网,在工业、能源、物流等行业领域形成一批解决方案;腾讯物联云平台已吸引5000个合作伙伴加入平台实验,推动消费和工业领域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研发。
电信运营将NB-IoT作为抢占未来物联网市场的重大机遇,全力推进规模组网,并围绕平台全力拓展行业领域应用。以中国电信为例,截止到2017年4月已建设超过15万个NB-IoT基站,并提出将围绕平台为终端制造商、应用开发厂商提供完整开发环境,深耕9大应用领域和3000个大客户。
我国通信设备商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强竞争力,也积极展开物联网产业生态布局。华为提出“1+2+1”的物联网战略布局,推出OceanConnect平台、LiteOS等实现平台、操作系统、芯片等物联网关键环节布局,与制造、能源、交通等领域企业展开广泛合作,共同打造开放的物联网产业生态。
在装备制造、家电制造等传统行业领域,三一重工、海尔等领军企业相继推出根云、U+等云平台,一方面与互联网企业等积极展开合作,另一方面向行业内合作伙伴开放自身资源和能力,着力打造工业物联网产业生态。大量传统行业巨头以并购重组等方式,在资本市场布局物联网产业。据报道,我国A股已有84家公司切入物联网领域,市值超过1.37万亿元。(本报记者陈炳欣)
转自:中国电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