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创业史。
25年来,在创业环境和政策激励下,一代代有梦想的中国年轻人选择在国家高新区创新创业,掀起了三次大的科技创业浪潮。
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大批国有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走出实验室,积极探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新途径,成为中国科技创业的先驱。柳传志、王小兰、王文京为代表的一批创业者在中关村培育了以联想、时代集团、用友为代表的一批高科技企业。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在深圳开疆扩土……
第二次是2000年左右,互联网技术与科教兴国战略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一大批眼光前瞻的知识青年创立了互联网公司,依靠中国庞大的用户规模获得了爆发式增长。李彦宏在中关村创办了百度、马云在杭州高新区成立了阿里巴巴、马化腾在广州成立了腾讯……
2015年之后,我国正在经历由政府积极推动和大众广泛参与的第三次创业潮,创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创业产品和服务更加满足个性化消费需求。中关村小米公司的雷军、深圳高新区大疆科技的汪滔都是这个时代的典型创业代表。这些优秀企业家通过自身努力帮助更多人获得了发展机会,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最宝贵财富。
如今的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
可以说,现在中国年轻人只要想创业,都可以在“家门口”找到对口、合适的创业孵化载体。
高新区成“双创”重要载体
1987年,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武汉东湖新技术创业中心在武汉东湖成立。随着国家高新区建设的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被当作园区内生发展的基础条件,凡建设高新区必先发展孵化器。
2009年以后,随着创新创新生态的改变,在中关村、深圳、武汉、杭州、西安、成都、苏州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涌现出创新工场、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天使汇、亚杰商会、联想之星、创业家等近百家新型孵化器。这些新型孵化器各具特色,产生了新模式、新机制、新服务、新文化,集聚融合各种创新创业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2015年以来,国家提出大力支持发展众创空间,国家高新区更是一马当先,成为众创空间建设的主力,涌现出一大批以创业咖啡、创业苗圃、新型孵化器为代表的众创空间。
在中关村,众创空间建设不仅在“一区十六园”遍地开花,还在200多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形成了“众创空间集聚区”。
作为全国“双创”策源地,中关村创业大街自2015年6月成立以来,围绕“产业创新”“全球创新”,先行先试,探索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加快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果。3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光谷创业咖啡作为以创业交流、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创新孵化为目标的创新创业平台,经过4年时间洗礼,如今已是“双创”界的知名品牌之一,先后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孵化器、全国小微企业服务示范基地。
此外,天津高新区的创客空间、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创业场、杭州高新区的贝壳社等一大批众创空间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创业者,更获得众多风险投资机构的青睐。
如今,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流奔涌的新时代,国家高新区是“双创”的前沿阵地,是“双创”因子最为活跃的地方。截至2016年年底,146家国家高新区的1806万名从业者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54.8%;聚集了167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598家众创空间,全国经备案的众创空间40%在国家高新区内。
创新政策激活“双创”基因
25年来,国家高新区围绕创新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在科技和经济结合、科技和金融融合、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人才聚集、新型创新组织发育、产城融合、国际化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努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近年来,中关村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实施“1+6”“新四条”等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开展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权改革,赋予单位科技成果转化自主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布局一批产业投资基金,支持国际前沿技术创新成果。
同时围绕“人”的解放发展,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中关村建设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推动出台“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政策文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转化科技成果。在中关村试点实施简化“绿卡”办理程序10项出入境管理改革措施,支持企业引进全球顶尖人才。
此外,中关村积极发挥资本驱动力。推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率先开展建设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推动成立中关村股权交易服务集团(“北京四板”)。引导壮大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规模,率先建立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资金。陆续推动外债宏观审慎管理改革、境外并购外汇管理改革等在中关村试点。2016年11月,国家开发银行与北京中关村重点科创企业北京仁创生态公司签订“投资+贷款”合同,并于合同签署当日实现投资和贷款同步到位,用于该企业科技绿色循环产品设计研发。这标志着全国首单投贷联动支持科创企业项目正式落地。
今年7月16日,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正式开业。中关村银行董事长郭洪表示,中关村银行服务“三创”(即创客、创投、创新型企业),最大特色是科技金融,这是中关村银行所肩负的重要历史使命和天然基因决定的。
成都高新区则为了吸引创业者来成都高新区落户,从不断加大人才政策供给,到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从全面构建“双创”服务体系,到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行动……
据记者了解,成都高新区2016年开始着力实施“双创大引领”行动,形成了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的科技创新创业政策体系;深入开展“人才大汇聚”行动,实施“菁蓉·高新人才计划”;在全国率先探索并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重点激励科研院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四权改革”;聚焦“产业大智造”,面向全球招大引强,着力培育新千亿产业集群,引领区域创新发展。
今年3月20日,西安高新区吹响了“三次创业”集结号,将高举创新大旗,积极推动五个“双联动”——自贸区和自创区双自联动、海关监管区和海关监管区以外双区联动、科技和金融资源优势双翼联动、线下和线上大厅双厅联动,以及招商引资“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联动。把创新作为高新区的主旋律,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充分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培育新经济新业态
25年来,国家高新区培育了许多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诞生的四通、方正、联想、华为、海尔,2000年前后诞生的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如今,国家高新区正在大量出现以小米、美团、滴滴等为代表的瞪羚和独角兽企业,出现很多跨界融合的、爆发式成长的新成果。
以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为例,根据3月1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发布的《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2016年全国131家独角兽企业的总估值达4876亿美元,其中104家独角兽企业是在高新区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占比79%。北京中关村拥有65家独角兽企业,是全球除美国硅谷之外独角兽企业最多的区域。
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表示,在独角兽企业这个竞技场上,排名第一的是美国,有100多家,中国有70家,其他国家都没有超过10家。这说明,中国的“双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关村独角兽企业数量已经跻身到全球第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在国家高新区,不仅独角兽企业呈爆发式增长,瞪羚企业也呈现出爆发式成长的趋势。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是指成立5年营业收入突破5亿元或者成立10年营业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爆发式成长的瞪羚企业不再是传统线性增长模式,而呈现出指数级的爆发式增长。
科技部火炬中心联合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今年3月发布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6》显示,有225家瞪羚企业是创业5年内销售额超过5亿元或者创业10年内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这意味着在中国出现了全世界成长最快的爆发式增长。
科技部火炬中心主任张志宏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处于发展方式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爆发式增长的独角兽企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向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而国家高新区作为新经济引领者、双创示范基地,为科技型企业的成长提供了优良的创新创业生态,成为全国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本报记者李争粉)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