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企业“走出去”需谋定而后动 让规划先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6-05





  “一带一路”为能源合作增添了动力,令新能源照亮沿线国家和地区。2017“一带一路”新能源国际合作圆桌会议近日在北京举行,“一带一路”“新能源”“智慧化”等热门词汇在会上被反复提及。
 
  “新能源的发展在国际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目前我国在交通、文化方面制定的统筹战略较多,在能源方面稍显不足。未来5到10年,新能源企业要想寻求新机遇、获取高收益,一定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靠拢。”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世国表示,只有借“一带一路”东风,新能源企业才能真正“走出去”。
 
  建全产业链融资体系
 
  “现在,金融机构的政策逐渐收紧,贷款条件变得苛刻,融资之路困难重重。”多家企业负责人表示,想在海外有所作为,首先面临资金匮乏的窘境。“融资难”似乎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最大阻力。
 
  张世国表示,彻底解决融资难问题需要很长时间。目前来看,可以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方式进行破解,发挥企业的中国特色,寻求相关政策上的帮助。
 
  “我国企业应当充分利用融资渠道,可用未来收费权、资源开发权、土地使用收益权等权利,以及未来工程质押抵押、国内外补贴等多种方式换取融资。”国家开发银行相关负责人建议。同时呼吁建立新能源交易平台,形成全产业链的新能源融资体系,完善信息交流、金融资源交换机制,为解决融资难问题助力。
 
  建伙伴网络,打通信息之路
 
  英中贸易协会能源环境基础建设行业咨询总监DavidPrat表示,“作为一名西方人,过去和中国合作,常用西方人的思维去思考。现在意识到,和中国合作应该参考中国人习惯的方式开展工作。只有这样,‘一带一路’才能落到实处。”
 
  张世国告诉记者,要想充分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市场机会,就要加强我国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中外企业之间、中外政府组织之间以及中外使领馆之间的交流。
 
  “目前,国际合作最重要的是伙伴网络。要想富,先修路。建立伙伴网络就是通路。”张世国指出,我们要打造中国新能源国际化主流通道,把中国企业的信息传递出去,把其他国家的想法引进来。据悉,第九届中国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将于今年6月举行,届时,我国企业将依托专业平台,捕捉国际新能源产业发展新机遇,寻求新能源国际合作战略新契合点。
 
  同时,国内企业也要随时关注国内外行业动态,共享信息渠道,发挥各种平台的作用。共同探索,共担风险,才能实现共赢。
 
  推行中国标准,让规划先行
 
  “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通行证”。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马莉强调了标准竞争的重要性,“一带一路”要求建立新的经济发展秩序,我国企业应共同探索有利于双方的规则制度和标准联盟。
 
  将中国标准打造成世界通用语言,既能帮助世界各国在新能源领域沟通信息,也能更好地引导我国企业“走出去”。据了解,为了加强能源行业管理,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国家能源局提出的EPC领域标准化工作指南正在编制中。
 
  “我们要谋定后动,让规划先行。国际合作布局要有宏观视角,不能只局限于产品。”张世国说,追求国际化不仅仅是为了盈利,更是为企业的未来安全、可持续发展考虑。如拒绝“走出去”,则无法抵御系统性风险。我国企业要想在国际上扎根,就要树立全球视野,建立产业链联盟,开发联合体,整合各类资源。紧跟“一带一路”脚步,方能开启产业新引擎。(本报记者 范丽敏 实习记者 钱颜)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