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潜力持续释放 “机器人+”打开应用空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3-05





  不久前,工信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业内人士认为,机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呈现出技术快速迭代、产业高速增长、应用持续深化等趋势。未来需要加快机器人成熟场景普及推广,加大新兴领域产品创新,做强细分领域特色应用,推动产品向产业链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走进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智能机器人康复中心,记者看到,用于上肢、下肢康复等不同功能的机器人整齐排列,患者在机器人“手把手”帮助下,可主动、被动地做着上下左右移动的姿势,配合着屏幕里多元的场景,如磨面粉、煎三文鱼、抓小鱼等,让康复更精准、更有趣。


  机械臂看似简单顺滑的一个个动作背后,是一台台高性能传感器、控制器、电机配合等强大算法在“无缝衔接”地高速运转,使康复服务能够实现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副主任、康复医学科主任吴绪波告诉记者,目前机器人主要实现了训练效果、康复效率、智能管理三方面的助力。“比如要帮助一个中风患者站起来走路,过去需要两三个治疗师,现在有了下肢机器人,只需要一个治疗师就能方便操作。而且通过智能系统集群,可以连续性地掌握患者的功能变化,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并提升治疗效果”。


  这是我国机器人应用不断拓展深入的一个缩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产业政策研究所所长董凯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国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智慧家居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对机器人提出大量需求。


  根据《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其中工业机器人增长迅猛,除汽车、3C电子两大需求最为旺盛的行业,化工、石油等应用市场逐步打开。预计到2024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超过110亿美元。


  服务机器人方面,报告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以及建筑、教育等领域持续旺盛的需求牵引,我国服务机器人存在巨大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预计到2024年,随着新兴场景的进一步拓展,我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00亿美元。


  持续深化“机器人+”应用


  《“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聚焦制造业、农业、商贸物流、医疗健康、养老服务等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


  在具体应用上,面向制造业,研制焊接、装配、喷涂、搬运、磨抛等机器人新产品,加快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向相关领域应用拓展。推进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设,打造工业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面向医疗健康,研制咨询服务、手术、辅助检查、辅助巡诊、重症护理、急救、生命支持、康复、检验采样、消毒清洁等医疗机器人产品。


  “这些领域均有较大的机器人应用潜力。”董凯表示,作为生产工具,工业机器人已成为制造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发展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有效解决了行业精密加工难度大、恶劣环境高风险作业等痛点。作为生活帮手,以扫地机器人、陪伴机器人、康复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服务机器人走入生活,在教育娱乐、清洁服务、医疗康复等领域实现规模应用。作为特种装备,特种机器人在多个国家重大工程领域实现创新应用,帮助人类征服“星辰大海”。


  董凯认为,“机器人+”应用潜力巨大。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和生活工具将广泛融入千行百业和日常生活,人与机器协同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释放经济发展潜力、增进人民福祉发挥积极作用。


  增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


  创新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围绕构建机器人产用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机器人+”应用体验和试验验证中心、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进一步增强“机器人+”应用基础支撑能力。


  董凯表示,下一步一方面要深化产用协同、整零协作,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高水平融合。充分调动用户单位积极性,靠前参与关键技术攻关和产品创新,开放应用需求以支持技术验证和产品迭代。另一方面要央地联动、行业携手,开展行业和区域“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推动将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应用示范纳入行业重点工作,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本地产业特色和发展需要,开展各具特点的“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


  在打造“机器人+”应用发展生态方面,董凯建议,搭建“机器人+”供需对接和应用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丰富多样的供需对接活动,推动解决跨行业的供需信息不对称问题。加强机器人应用标准研制,推动跨行业标准互采,降低机器人应用门槛。建设一批面向消费者的应用体验中心和面向企业的试验验证中心,加速创新产品的应用推广。(记者 郭倩 龚雯)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机器人产业:站“风口”更要攻“关口”

    作为“中国制造2025”重点发展领域之一,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但问题也不断暴露。今年全国“两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坦言:“机器人产业存在重复建设的问题,已经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7-04-10
  • “快车道”上的机器人产业 创新能力待提高

    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利好下,近年来,机器人产业迅猛发展。特别是在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地方政府对发展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升温。
    2017-05-17
  • 扫地机器人专利战打响 中国厂商如何应对

    近日,美国扫地机器人公司iRobot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了“337调查”,指控包括全球11家企业侵犯其6项专利,其中包括3家中国企业,从而掀起一场波及全球市场的扫地机器人专利大战。
    2017-06-05
  • 市场潜力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需加速追赶

    市场潜力大 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需加速追赶

     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教授马宏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之一,就是高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了我国机器人市场约90%的份额。
    2017-07-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