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淡化在12月进一步加大减产幅度的预期,加上市场出现获利了结的情况,在国际原油市场上压制了油价走势。原油市场进一步关注三大机构报告。
淡化减产预期
欧佩克和以俄罗斯为首的非欧佩克产油国表示,将维持当前减产目标直至明年。同时认为,欧佩克不会扩大减产规模来缓和全球供应过剩现象。
据报道,欧佩克10月石油产量已从八年低点反弹,主要原因是沙特阿拉伯石油产量迅速回升,超过了厄瓜多尔减产和减产协议下产油国自愿限产的影响。同时,10月俄罗斯石油产量降至1123万桶/日,低于9月的1125万桶/日,但仍然不符合限产协议规定的要求。
欧佩克称,部分美国页岩油产商将在2020年减产,如果欧佩克扩大减产,并因此带动油价上涨,美国产油商可能继续推高产量,从而打压油价,欧佩克不希望看到这类情况出现。
美国油服公司贝克休斯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11月1日当周,美国活跃钻机数量虽然连续11个月下滑,减少至691座,为2017年4月以来最低,但由于该国大多数页岩盆地的剩余钻机生产率已升至创纪录水平,因此2019年美国原油将增加至1230万桶/日,高于2018年创纪录的1100万桶/日。
欧佩克秘书长巴尔金都表态称,对2020年的前景更为乐观,这也淡化了进一步大幅减产的必要性。巴尔金都还表示,市场明年不太可能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之前原油多头一直希望欧佩克能够在12月会议上扩大减产规模,从而提振油价。欧佩克国家的这一暗示让原油多头有所退却。AxiTraders市场分析师史蒂芬表示,鉴于各产油国出现不和谐迹象,欧佩克明年1月的行动可能不及预期。
在伦敦举行的彭博大宗商品投资者论坛上,Trafigura首席经济学家Saad Rahim表示,欧佩克应该加大减产力度以保持市场平衡,但它可能不会这样做。明年需求料将回暖,尽管2020年上半年油价仍可能疲软,但下半年有望反弹。
在另一场会议上,赤道几内亚石油部长加布里埃尔·奥比昂认为,欧佩克不会加大减产力度,“我认为市场终于有能力自己企稳了”。
不过,伍德麦肯兹国际能源宏观研究认为,欧佩克及其盟友减产小幅加码的可能性很大。
长期需求将明显放缓
对于原油市场来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未消的情况下,投资者对原油市场需求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供给。
从短期看,石油需求前景不明打压了国际油价。从季节性需求角度来看,眼下北美距离冬季取暖用油消费旺季还有一段时间,美国炼油厂开工率还维持在偏低水平,原油库存仍处于累库阶段,拐点尚未到来。
从长期看,一些机构发布的预测认为,全球石油需求在经历上升后将明显放缓。
国际能源署发布2019年《世界能源展望》年度预测报告显示,2025年原油日均需求量将从2018年的1850万桶降至1840万桶,到2030年将进一步减至1740万桶,到2040年再减至1510万桶。
国际能源署表示,虽然预计未来5年全球原油需求仍将维持现有的100万桶/日的增长率,但到2030年增速可能降至仅10万桶/日。到那时,乘用车对于石油燃料的需求将达到顶峰。
国际能源署预计,到2040年,将有3.3亿辆电动车上路,高于去年预估的3亿辆。这将取代约400万桶/日的石油消费,之前预计为330万桶/日。
据《纽约时报》报道,沙特阿美在招股书中使用了行业顾问IHS Markit的预测,后者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将在2035年左右达到高峰。
相比起来,欧佩克对全球需求的预测更为乐观些。欧佩克在年度《世界石油展望》中称,部分市场很快就会停止增长。从2020年开始,经合组织国家的石油需求增长将变为负值,亚洲地区始终是可靠的增长市场。最终结果是,2040年石油需求预计将仅以每天10万桶的速度增长,而市场的每日需求将超过1.1亿桶。
原油定价之争持续
从各大机构的报告来看,石油的黄金时期已经不多。不过石油市场的定价权之争仍在进行。
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道达尔公司等9家大型能源贸易商同洲际交易所达成合作协议,于11月11日宣布将推出全球首个穆尔班原油期货合约,与WTI和布伦特在原油定价权上展开竞争。洲际交易所计划在阿布扎比设立新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并将在明年初推出首个穆尔班原油期货合约。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CEO贾比尔表示,原油价格的变化对产油国财政的影响不言而喻,原油合约价格几美分的差距往往就意味着每年数十亿美元收入的波动。
当前全球主要的原油期货交易市场包括纽约商业交易所、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迪拜商品交易所和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等,其中纽约商业交易所的西德克萨斯轻质低硫油期货合约和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合约是目前国际原油市场上最主要的两种定价基准。(记者 周武英)
PVM oil Associates石油分析师布伦诺克表示,此前中东地区推出原油基准合约的尝试都以失败告终。阿曼原油期货就是前车之鉴,受困于产量下滑和成交量低迷等原因,与国际原油定价基准的定位渐行渐远,穆尔班期货合约未来的命运同样不会是一片坦途。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