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橡胶机械行业重回强劲增长轨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10





  《欧洲橡胶杂志》近日发布的2018年轮胎及橡胶机械调查结果显示,经历了相对低迷的两年后,全球橡胶机械行业大部分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均回到强劲的增长轨道。2017年全球轮胎和橡胶机械行业的经营业绩显著改善,多数制造商销售收入增幅都达到了两位数。


  参加本次调查的轮胎和橡胶制品行业设备供应商共36家,反馈数据显示,这些公司的总销售额比上年增长15.5%,达到了37.7亿美元在2017年的调查中,这一数据仅为32.6亿美元,过去两年的颓势被扭转。


  其中,表现最为强劲的国家是中国。根据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橡胶机械专业委员会(CRMA)提供的数据,总部位于中国青岛的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正从业务持续下滑中复苏。软控股份的销售额(仅包含软控股份的橡胶机械业务)在2017年大幅增长58%,而一年前则下降了约35%,这表明其在海内外的销量已复苏。


  总体来看,中国橡胶机械行业呈现普遍回升的态势。14家公司2017年的销售额达到11.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9%。这表明经历对中国出口轮胎征收关税后的3年休眠期后,中国橡胶机械制造厂商已经重返大幅增长轨道。今年,受访者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情绪上升,2017年,42%的受访者认为中国是橡胶机械行业快速增长的地区,今年看好中国市场快速发展的企业比例升至46%。


  另一个表现强劲的国家当属土耳其。UzerMakina公司今年将把生产厂的数量由2家增加至4家。在扩建项目中,该公司将轮胎硫化模具生产与轮胎硫化机生产分离,把后一种机器的生产转移到位于科贾埃利总部附近的工厂。UzerMakina表示,他们还收购了位于土耳其阿克萨赖的一家工厂,主要用于开展维修活动。


  相比之下,去年人们对北美市场前景的乐观情绪似在消退。今年调查显示,46%的公司将该地区评为快速增长的市场,比去年73%的比例明显下降。考虑到美国最近公布的项目,这样的情况的确令人惊讶,或许反映了人们对北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广泛担忧。此外,42%的受访者认为西欧是快速增长的地区;46%受访者对印度橡胶机械市场表示乐观,略高于去年的水平。


  从市场板块来看,轮胎行业的地位有所提升,销售额从占比几个百分点飙升至占压倒优势的75%。一些顶级大公司,例如波塞尔集团(HF的母公司)2017年报告称,其弹性体工厂业务对盈利增长作出了重大贡献,轮胎和橡胶机械业务受益于蓬勃发展的全球汽车业务。


  TKH集团表示,包括轮胎和橡胶机械制造在内的订单有所增加。其在2017年业绩报告中称,订单增加的驱动因素包括来自中国的订单总量持续回升,以及5大轮胎制造商市场份额的增长。


  日本神户制钢公司机械事业部销售和营销经理丰泉博介绍,公司的轮胎和橡胶机械市场在中国处于复苏阶段,在欧洲保持了稳定,在北美呈现正增长,预计2018年公司销售额将会出现大幅增长。


  以色列佩尔马工程公司表示,印度和斯里兰卡现已重新成为其重要的市场,而泰国的增长已经放缓。中美洲有望成为2018年增长最快的市场,预计该地区今年的营业额增长将超过25%。现在公司正在扩大和升级产能,正就收购两家与轮胎和橡胶行业有关的工厂展开谈判。(朱永康)


  转自:中国化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贸组织下调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贸组织下调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世界贸易组织27日发布声明说,由于主要经济体间贸易冲突升级以及发达国家货币政策收紧,下调今明两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
    2018-09-30
  • 多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预警衰退风险

    多国下调经济增长预期 预警衰退风险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正给经济带来日益严重的影响。多国日前下调经济增长预期,并预警衰退风险,与此同时,抓紧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减少经济所受冲击。
    2020-04-14
  • 日本下修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新首相面临挑战

    日本下修二季度经济增长率 新首相面临挑战

    日本8日将第二季度经济增速由之前的萎缩27 8%修正为萎缩28 1%。这是自1955年以来日本经历的最大经济跌幅,主要原因包括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去年的消费税上调等。
    2020-09-11
  • 多国加码财政政策护航经济增长

    多国加码财政政策护航经济增长

    面对全球高通胀和经济低增长风险,多国政府在紧缩货币政策背景下纷纷出台专项财政政策,通过纾困和扶持特定产业,保证经济增长动力。业内人士提醒,在多国财政支出难降的背景下,要注意财政健康平衡,防范金融动荡风险。
    2022-06-3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