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出海东南亚如何挣脱“歧视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03





  2017年,“金融出海”成了一个热门词。仿佛一夜之间,互联网金融企业都迷上了出海。而大部分公司,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东南亚作为征战的第一站。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数据显示,东南亚国家6.8亿多人口中,有2.6亿人迄今无法获得基础金融服务,约占成年人口的50%。东南亚的金融体系并不完备,金融覆盖率相对较低。在印尼,拥有信用卡的人数只有6%,菲律宾是5%,越南是3%,而信贷发达的美国,这个比例高达80%。由此可见东南亚国家的信贷缺口之大。
 
  移动互联技术的创新,为普惠金融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可以让东盟国家特别是小微企业、普通大众和年轻人享受到数字技术带来的发展红利。有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人出境游突破1.2亿人次,境外消费超过1100亿美元,而东南亚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目的地之一,大量的中国人出境游也为金融出海提供了有利条件。
 
  有媒体报道称,东南亚市场对中国金融存在警惕心理,政府虽未在政策中明文规定不能给中国资本和企业发放牌照,但一旦得知中企身份,便会设置障碍,阻止业务推进。而以其它国家公司的身份进入,牌照的申请就会顺利很多。因此很多中企采用了“换马甲”的方式,在美国注册公司,进行“曲线救国”。
 
  分析原因,有媒体认为,东南亚大多是热带国家,人民性格平和、生活悠闲,也形成了相对应的企业文化。而中国企业崇尚狼性文化,进入某些行业后会打破市场平衡,甚至采用价格战的方式将利润压到最低甚至亏本,以此来击溃对手。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方式给东南亚人民造成了心理上的忧虑。
 
  这一说法是否准确?中企该如何破除东南亚国家的“歧视”呢?《中国贸易报》记者联系采访了相关领域专家,为金融出海难题支招。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卞永祖认为,不排除中国某些企业奉行“狼性文化”,但大多数中国企业还是讲求“和文化”。“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竞争方式,主要源于“走出去”过程中,中企未能在相关产业链中占据高端地位,长期以来利润率较低,只得靠价格战生存。
 
  东南亚领域专家、南京大学博士苏瑞娜也认为,部分中资企业确实未能与东南亚市场的商业习俗良好对接,进而引起当地人民对中企的偏见,形成一些潜在的限制门槛。但她认为,这并不等于“歧视”。
 
  “东南亚国家的政府体系和税务系统很难单独针对中资企业设立法律法规。企业‘走出去’是商业行为,对于既定的自由竞争市场而言,企业在哪里注册,并不会有太大的区别。”苏瑞娜认为,中国金融企业在东南亚面临的本质问题仍是竞争问题。
 
  “以蚂蚁金服为例,其在国内的支付工具为支付宝,支付宝的兴起源自网络购物在中国的兴起,消费者需要一种信用机制和担保工具,支付宝应时而生,并获得了大量的受众基础。而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购物网站,甚至由于商业原因,并不支持接入其他支付系统。”苏瑞娜说。
 
  “商业的竞争是免不了的,上了战场,就要做好厮杀的准备。”苏瑞娜认为这是市场竞争的过程。很多金融企业长期依赖国内的政策保护,但企业要明白,国内政策优势并不能自动延伸到海外。另外,最好不要只是某种单一产品“走出去”,而是要让整个金融服务的支撑系统配套“走出去”,构建当地市场的全产业链。
 
  苏瑞娜特别提醒,目前东南亚市场竞争较为公开透明,出海企业应改变认识,遵守当地规则,摒弃不正确的观念和行为。
 
  “不排除部分国家对中国金融企业存在抵制情绪,但这并非简单地针对某些中国企业,其背后还涉及政治、风俗、文化等更多综合原因。”卞永祖说,短期内改变东南亚国家和人民的一些观念和想法并不容易,以“曲线救国”的方式获取牌照进入市场也未尝不可。但对于进入东南亚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更应关注市场本身,尊重当地文化风俗,加强与当地政府部门、非政府机构的沟通,做好公关工作。企业发展要融入当地,体现对当地民生的关心,多关心员工劳动待遇、教育等,让当地民众切实感受到中国企业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
 
  卞永祖认为,由于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在竞争中欧美企业拥有一定的规则和成本优势。从国家层面上讲,中国政府要积极与东南亚国家沟通,达成更多的谅解,争取更多金融机构的合作。双方智库也可加强在金融政策上的共同探讨,为中国企业在区域合作中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本报记者孙允广)
 
 
 


  转自:中国贸易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东南亚汽车市场激战正酣

    据外媒近日报道,BMI研究报告显示,2017至2021年菲律宾和越南将是东南亚增长最快的两个汽车生产中心。菲律宾的汽车产量将增长300%,达到35 9万辆,越南的汽车产量将翻倍,达到11 2万辆。
    2017-07-24
  • 《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缅甸、文莱等潜力巨大

    《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发布 缅甸、文莱等潜力巨大

     9月9日,中国国合信用研究院院长杨玉英在京发布了《产能合作指数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涵盖了154个国家的产能合作指数排名,反映了各国和地区产能的宏观适配性与产能潜力。
    2017-09-10
  • 中国高铁在东南亚还要迈多少坎?

    中国高铁在东南亚还要迈多少坎?

    6日,最新版中泰铁路合作项目没能通过环境评估测试,使得原计划今年11月开始动工的工程再次延期。从2013年10月中泰两国政府的“大米换高铁”协议,到泰国巴育政府动用“特权”,让中泰铁路迈过多个程序的“法律坎”
    2017-10-09
  • 东南亚忧心美国贸易大棒

    东南亚忧心美国贸易大棒"扰袭"

    近期,美国政府挥舞贸易大棒,引发多个地区和国家担忧,其中也包括东南亚国家。在东南亚主要经济体中,不少人越来越清晰地预感到,面对美国咄咄逼人的单边主义贸易政策,东南亚不仅不可能旁观,而且很可能成为美国发动贸易战的...
    2018-08-1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