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指出,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关系,培育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
贫困户如何“扶”?怎样选育好的特色产业,增强发展后劲,确保贫困户有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来源?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去探寻贫困村华丽转身、脱贫致富、辐射带动、长远发展的产业精准对策。
激发内生动力 增强造血功能
一条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一片片生机勃勃的种植养殖基地,一个个干劲十足的农民身影,一张张朝气蓬勃的温馨笑脸……驱车来到延边州安图县明月镇西北村,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绿色生态、欣欣向荣、生活美好的新农村画卷。
西北村位于长白山北麓,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因高海拔、低气温、无霜期短、年积温低等原因,造成村民耕地面积少,玉米、大豆亩产低。
面对贫困,大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守家在地的村民只能靠卖点山里特产维持生计。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2016年,村集体转变思路、开动脑筋,开始木耳产业探索实践,拓展特色产业帮扶新途径。
“村里有了木耳基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今年收入可能破万元,以前真是想都不敢想。”忙完手中的活儿,村民邹国铁和记者聊了起来。
邹国铁是西北村重度贫困户。2017年,村里发展木耳种植,带动了不少像他一样因病致残的贫困户就近就业。
“全村共建设木耳吊袋大棚6栋。为保证资金的合理运作和村民利益最大化,大棚采取承包管理、村民年底分红的经营模式。”西北村第一书记王忠良告诉记者,今年,葡萄、圆枣子、五味子等投入生产,后期用工将进一步增加。
经过一年经营,2017年,西北村贫困户年增加务工收入14万元,共为贫困户分红6.4万元,7户承包户年纯收入达1.5万元。
为激发村民内生动力,保障村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2018年,村集体利用村内四面环山、椴树多这一地理环境优势,提出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生生不息”的造血发展模式。
通过走访市场、多方对比,村集体购买了20个优质蜂箱,分发给10户贫困户饲养。村集体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集体培训、答疑解惑,并负责监督蜜蜂的正常生产及繁殖,保证蜂蜜质量。到了第二年,村民再将原蜂箱传递给下一批贫困户,繁殖出的蜜蜂自行留下继续繁衍。
“1个蜂箱繁殖出了4箱蜜蜂,每箱可生产50公斤左右蜂蜜。今年我能增收1万多元,明年蜜蜂比这还能多。靠自己努力劳动发家致富,感觉很满足。邻居们也不藏不掖,互相帮助,交流养蜂经验,共同致富。”谈到现在的生活,邹国铁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有了木耳产业和第一批贫困户养蜂的成功案例,今年,村民纷纷对养蜂产生了浓厚兴趣,主动找到村集体要求自掏腰包购买蜂箱,学习养蜂知识。“以前村民只想着等靠,通过这个方法,激发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现在整个村敢比敢拼,苦干实干,努力挣钱,谁也不想拖村后腿。村集体也通过每年回收农户生产的每箱5公斤蜂蜜收回成本,不断扩大村再生产能力,改善村居环境,真是一举多得呀。”谈起近几年变化,王忠良感叹道。
借由外在助力 保障长效发展
特色产业有了,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打通销售渠道成了农民致富路上的最后难关。
面对困难,位于白山市靖宇县龙泉镇的大北山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利用传统特色产业,谋长远发展,打造高端农业品牌。
一直以来,大北山村依靠卖新鲜的山野菜为生。“为了抢时间卖掉,经常顾不上吃饭,要不第二天就都烂掉了。”村民吴贵业回忆从前的苦日子感慨道。面对此情况,村班子投入扶贫资金37万元建起了占地265平方米、拥有6个工作车间的山野菜加工厂。
加工厂建成后,村班子将全部贫困户纳入合作社,还注册了“老农夫”品牌。通过省里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高世龙,利用吉林电视台为“老农夫”品牌作公益宣传,并聘请省台主持人燕子、高原担任品牌公益形象代言人,极大提升了“老农夫”的市场关注度和品牌影响力。
为进一步拓展销售渠道,村集体采取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线上打造自己的电商运营团队,通过“村集体+合作社+电商+贫困户”的发展方式,在淘宝、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开设“老农夫”电商网店,并聘用4名返乡大学生担任电商“掌柜”,先后对全村进行电子商务培训560人次,累计实现线上销售300多万元。
线下在长春、河南、北京等地参加农业展会,把本村优质山野菜、黑木耳、人参等农特产品销往北京、浙江、广州等地,并在长春、上海设立了3家专营店。
“就想从农民手上买到最正宗的山间特产,苦于一直没有购买渠道。小商小贩手里没有商标的还信不过,大品牌的价格又太高。这回终于找到地方了,这里的产品既齐全又物美价廉,身边朋友都来购买。”忙着选购产品的张女士对记者说。在长春市老农夫优选购物中心内,货架上鹿茸、天麻、林蛙、蜂蜜、蓝莓、大米等各种东北特产琳琅满目,店内人头攒动。
看到“老农夫”的品牌效应,各村书记纷纷过来取经。“产品质量都过硬,但销售真的是个大问题,没有品牌就是‘三无产品’,顾客都不相信,讲破了天也没用呀。”面对各村书记的困扰,高世龙决定将各村特色农产品纳入“老农夫”品牌旗下,统一销售,辐射带动全县村民共同脱贫致富。
目前,靖宇县“老农夫”品牌与省内13家龙头企业建立了扶贫合作关系,靖宇县35家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50余种特色产品加盟到“老农夫”品牌扶贫计划中,品牌累计实现销售额达5200万元,效益达500万元。在品牌的带动下,贫困地区的特色经济作物收入由原来的1500万元增加到6600万元。
“未来,我村将建设600平方米‘老农夫’电子商务规范化平台和5000亩田园综合体,形成规模化产业基地;进一步加大宣传,打造全国著名扶贫品牌,帮助全国贫困村销售农产品,带领全国农民共同奔小康。”高世龙坚定地说。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内生动力与外在助力相得益彰,变“输血”为“造血”,变“送钱、送物”为“送经验、送技术”,变“富口袋”为“富脑袋”,真正帮助贫困户拔净穷根,长出新苗,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力支撑。(闫虹瑾)
转自:吉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