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鹤壁:产业发展蹚新路 精准扶贫再提速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10





  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鹤壁市委、市政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从易地搬迁、产业扶贫等角度切入,下大力气开展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建立多方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持续增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截至2018年年底,全市贫困发生率降至0.99%,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

  作为一座依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鹤壁是如何在短短数年间实现产业培育、就业稳定以及思想转变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如今有了怎样的变化?本报记者日前对此进行了采访。

  因地制宜致富增收靠产业

  在鹤壁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淇县雨露社区,一幢幢新建的住宅楼整齐排列,学校、超市等相关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以来,鹤壁市3205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从偏远山区搬迁到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城镇社区居住,切实改善了生产生活和就医就学条件。

  搬出来只是第一步,为了进一步帮群众脱贫,大大小小的扶贫车间如雨后春笋般建了起来。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的卫星工厂就开在了雨露社区里。

  出去打工,顾不上家;照看老幼,挣不到钱。长久以来,农村青壮劳力总是摆不平的这“两本账”,在扶贫车间出现后大大得以缓解。这类开在群众家门口的卫星工厂,既方便贫困群众就近上班,又方便他们兼顾家庭事务,实现了就业和照顾家庭“两不误”。

  以河南新亚服装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建设的卫星工厂仅占地2亩左右,却能提供100至200个就业岗位。目前,仅淇县一地已建成卫星工厂14个、外协加工点29个,先后吸纳1430名贫困群众就业,年人均增收逾3万元。蓬勃发展的扶贫车间,促进了群众增收,也带动了产业发展,为鹤壁市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产业扶贫,因地制宜是关键。在淇滨区钜桥镇岗坡村,饮马泉薯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红薯面积达万亩以上,“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管理模式实现了供苗、农资、收购、销售等环节的全程管理,带动周边1600余户群众实现增收;在山城区石林镇郑沟村,鹤鸣湖食用菌扶贫创业小区项目以种植食用菌为主,通过股份、劳务、租赁等利益联结方式,带动全区1317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增加近1000元……

  记者从鹤壁市扶贫办了解到,今年以来,该市已入库各类产业扶贫项目111个,资金规模达14061.33万元,占项目库资金总规模的59.28%;全市贫困户产业扶持覆盖率达100%,贫困户产业扶持措施叠加度为2.03,户均收益逾1500元。

  文旅结合绿水青山引客来

  端午节期间,淇滨区上峪乡桑园村内的小吃街上游客如织。然而就在几年前,这一热门旅游地还是一个偏僻、萧条的省级贫困村,过半青壮劳力外出务工,留下的村民靠山坡上的薄田糊口,一年忙到头只顾得上温饱。

  2016年,淇滨区依托当地秀美的自然风光,按照“旅游公司+贫困户”的运作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在桑园村高标准谋划了总投资5亿元的旅游度假小镇项目。桑园小镇建成后,当地的贫困群众全部参与到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中去,年均增收1.8万元,桑园小镇亦成为鹤壁乃至全省旅游扶贫项目的经典范例。

  这是近年来鹤壁市旅游扶贫工作走在河南省前列的小小缩影。围绕“一群一带”发展格局,该市将旅游扶贫列入全市“十三五”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通过创新“景区+”“旅游公司+”“基地+”“合作社+”发展模式,将乡村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全域旅游活力不断释放,旅游发展业态不断创新,一大批乡村旅游点陆续得以激活——

  淇县打造的“老家赵庄”“花海油城”等被誉为“南太行十二星宿”的乡村旅游点位基本形成,其中凉水泉村凭借保存大量明清建筑的优势,采取“资产托管+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开发高端民宿,每年仅租赁房屋、林地就使贫困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鹤山区以王家辿村、西顶村等为示范点,培育打造“北斗七星”传统村落群,布局多种旅游业态,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目前,鹤壁市的桑园村、赵庄村、秦街、西顶村成已功创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桑园村、凉水泉村被评为省乡村旅游创客基地,王家辿村入选2017“河南十大最美乡村”名单,淇县灵山街道办事处荣膺省特色旅游示范乡镇。今年第一季度,鹤壁市共接待游客1075.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1.5%;实现旅游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13.6%。

  “旅游产业凭借其强劲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带动作用,正成为鹤壁市精准扶贫的重要支撑。”鹤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张涛表示,截至去年年底,该市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已直接带动2478户7482名贫困群众顺利脱贫。

  智志双扶自我造血动力足

  不久前,山城区石林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挤满了从周边各村赶来的群众,大家翘首以盼,等待鹤壁市科技局组织的科技扶贫培训活动开课。组织专家团队送农业技术和电商实操技能培训下乡,正是当前鹤壁市积极完善帮扶政策体系,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真实写照。

  以“扶志”“扶智”为核心,近年来鹤壁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激发内生动力,提高发展能力”为目标,扎实推进扶贫扶志工作,全面分析贫困村文化现状和群众文化需求,力图做到精确施策、精准供给、精准销号——

  在思想认识方面,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大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传播创新理论、方针政策以及脱贫攻坚鲜活事例,切实提高群众对脱贫政策的知晓度、理解度,激发群众脱贫志气,补齐贫困群众精准脱贫的“精神短板”。

  在观念转变方面,大力推进示范乡镇、示范村建设,持续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将“孝善敬老”活动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指导成立孝善理事会132个、孝善基金会117个,大力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放孝善基金逾20万元;积极组织贫困群众亲身参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真正做到文化发展成果共建共享。

  在技能提升方面,大力推进贫困村农家书屋数字化,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贫困村无线数字化网络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同时,积极组织引导农业、林业、畜牧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根据群众需求面对面指导培训。

  据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鹤壁市共实现44939名贫困人口脱贫、减幅达80%,91个贫困村出列、减幅达88%;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99%,低于河南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群众满意度均达到100%;在全省2018年度脱贫工作成效考核中取得“较好”等次。


  转自:河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完善利益联结 扶贫不落一人——河南鹤壁产业扶贫见闻

    完善利益联结 扶贫不落一人——河南鹤壁产业扶贫见闻

    近年来,河南鹤壁市在产业扶贫过程中,通过产业收益群众共享、因户施策精准联结、持续增收细水长流等一系列做法,巧解产业扶贫“方程式”,让贫困户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稳定脱贫更有保障。
    2018-08-31
  • 河南省鹤壁市旅游扶贫“四龙头”发展模式结硕果

    河南省鹤壁市旅游扶贫“四龙头”发展模式结硕果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实现“中国梦”的关键与占总人口半数多的农村发展问题息息相关,因此,鹤壁市的旅游扶贫着力于为农民提供就业岗位,让大家有活儿干、有钱赚。
    2018-12-25
  • 福州:出台多项规定以精准监督助推精准扶贫

    脱贫政策与实际工作不符合,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形象工程,应当予以问责;存在不严不实、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和“被脱贫”,应当予以问责……福州市纪委近期出台多项规定,以精准监督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2017-04-28
  • 精准扶贫,母亲先行

    我们来到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与扶贫办许建花主任等领导一起走访了“精准扶贫”背后两个特别优秀的母亲。打赢脱贫攻坚战,巾帼不让须眉,女性撑起了半边天,发扬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2017-05-15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