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金徽大地,流光溢彩,万物竟秀。一棚棚碧绿的蔬菜生机勃勃,一个个忙碌身影面带微笑,预示着今年的蔬菜生产又将喜获丰收。
近年来,徽县蔬菜产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总体方针,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把蔬菜产业做为推进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产业来培育和开发,按照“强基地、扩规模、壮龙头、突特色、提质量、创高效”的发展思路,通过几年努力初步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能脱贫、能带贫的蔬菜生产龙头企业和基地。
一、以辣椒为主的订单式产业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以徽县龙飞种植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按照“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宕昌模式,以柳林镇庙坪村为中心区,辐射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29个自然社、145户农户、发展以朝天椒为主栽品种的订单辣椒2230亩;以徽县新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为龙头,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订单农业发展模式,以银杏树镇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城关、水阳、伏镇、栗川等乡镇发展以长虹为主栽品种的订单辣椒1820亩。通过该项种植、运行模式的深入推广,2019年全县发展订单辣椒种植4050亩、带动6乡镇、36个行政村、223户种植户(贫困户112户)、完成育苗1350万株。同时积极鼓励各合作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不断加强与外地客商、企业的联系,积极发展订单种植。截至目前,全县蔬菜产业共发展订单式生产、种植4项,(其中:订单仔姜种植450亩、订单架豆种植300余亩、订单菌棒生产270万袋、订单辣椒种植4000余亩)。在带动当地及周边贫困户发展产业、稳定增收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带动示范作用。
二、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稳步推进。由于全面推广设施蔬菜绿色防控、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不断提升全县设施蔬菜质量效益水平,加快设施蔬菜发展步伐,今春以来全县新发展日光温室蔬菜35亩,大小拱棚蔬菜1.25万亩、西瓜0.8万亩,蔬菜种植专业大户家庭经济收入70%以上来自于蔬菜生产。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完成蔬菜播种面积7.52万亩,上市蔬菜产量5100万公斤,实现产值10500万元,合作社通过吸收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在不断发展壮大自身建设的同时实现了贫困户入股分红。
三、大蒜规模化、标准化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在大蒜种植上由于全程推广大蒜种植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狠抓大蒜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落实,全县3.5万亩大蒜连续两年喜获高产,受全国大蒜销售行情影响、今年大蒜价格持续高涨。全县预计产蒜薹875万公斤,蒜头1650万公斤,种植户可实现产值6850万元、有力增加了贫困户的经济收入。
四、蔬菜特色优势产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成效显著。为全面加快蔬菜产业对精准扶贫贫困户增收致富“短、平、快”的优势、县蔬菜技术推广站在指导做好常规设施蔬菜、露地蔬菜种植的同时加大蔬菜类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一是通过外出学习、考察,2018年从四川内江引进仔姜4个系列品种在江洛镇示范种植50亩,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年在水阳、银杏、伏镇、泥阳、永宁、嘉陵又建立仔姜新品种示范点6处,示范面积20亩。同时以徽县富邦农业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模式,以江洛为中心区域,辐射带动全县发展仔姜种植450亩,为下一步大面积开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奠定基础;二是狠抓精准扶贫南瓜产业培育示范推广。按照全县南瓜产业培育会议的安排部署,依托徽县龙飞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集中、统一育苗的方式,培育优质南瓜种苗7400多株,在泥阳镇、伏家镇、栗川镇、银杏镇、嘉陵镇、永宁镇、大河镇、柳林镇、水阳镇建成南瓜种植示范点9处,种植南瓜3000余株,60余亩。在15乡镇动员贫困户零星示范种植4600余株,为2020年推广南瓜产业做好示范、宣传、动员。
五、香菇产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势头强劲、呈现产销两旺。以甘肃鑫亮菌业为龙头,采取统一菌袋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的“四统一分”模式新发展香菇500万袋,新建香菇标准化生产车间1000平方米,半智能化连栋温室养菌棚6000平方米,引进香菇自动化生产线6条,目前已完成香菇菌棒生产370万袋,在大河镇、嘉陵镇、麻沿河镇、榆树乡,泥阳镇、柳林镇等六乡镇建立香菇标准化种植基地7个、所产菌棒除满足本县合作社生产外、远销宕昌、西河、康县、成县、宝鸡、河南等地;并与河南省西峡县合纵商贸公司签订菌棒、香菇产品出口协议,为下一步香菇菌棒、产品出口创汇奠定良好基础。
六、蔬菜集约化育苗工作取得新成效。以徽县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徽县龙飞种植专业合作社、徽县康庆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徽县双利农民种植合作社为主要育苗基地,采用大棚多层覆盖、穴盘+基质育苗新技术年培育各类蔬菜种苗7500万株,为全县蔬菜特色优势产业新品种更新换代、新技术引进试验应用、新产业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县蔬菜新品种种植推广普及率达98%以上。
转自:陇南徽县农牧局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