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徽县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见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26





  初夏时节,走在徽县田间地头,绿意盎然,百花齐放。成片的育苗田一眼望不到头,以红豆杉为主的珍稀苗木展枝舒叶,郁郁葱葱;不远处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排排香菇菌袋整齐码放,散发出阵阵菌香……

  近年来,徽县紧盯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这一核心问题,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抓住苗木、食用菌等特色支柱产业,全面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让每个村都有特色产业,有效增加了精准扶贫户经济收入。

  食用菌助力贫困户致富 

  来到位于泥阳镇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鑫亮菌业菌棒加工车间,工人们正忙着给菌棒装袋、上架……“现在菌棒生产到了最后一个关口,我必须亲自操作。”今年47岁的王小利是鑫亮菌业生产车间厂长,2017年建厂以后来到这里工作,负责生产技术和日常管理。

  王小利告诉记者,来厂里之前收入不稳定,还要东奔西跑,顾不上家,收入也不多,来到厂里工作以后,不仅收入稳定,一年下来挣五六万元,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挺好的!

  “现在技术已经非常熟练了,工作也简单,一个月下来至少能有三千元收入。”今年34岁的泥阳镇苟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汪育育,也是产业扶贫受益者。现在,她家已经脱贫,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我们把菌棒生产好,给合作社和农户种植,再统一收购、统一销售。”鑫亮菌业负责人辛亮介绍,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徽县各乡镇及周边区县农户种植食用菌。对困难农户实行赊欠,到香菇销售时扣除菌棒成本,帮扶农户脱贫增收。与农户签订供销协议,在香菇市场价较高时按照市场价收购,价低时则按保底价回收。依托泥阳镇物流发达优势,建成电子商务中心,搭建农产品线上线下交易平台,与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对接,将香菇远销四方。

  “这两年我们先后与全县12个乡镇20个村的农户签订了香菇种植协议。”辛亮告诉记者,2018年共生产香菇菌棒420万袋,产值达4000多万元,带动贫困户400余户,实现户均增收1万元。

  近年来,徽县为推动食用菌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奖补政策,重点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经营。先后在泥阳、高桥等乡镇建立袋料黑木耳、袋料香菇、羊肚菌科研和菌种繁育等科技试验示范基地8个,建成1个市级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培育建成鑫亮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徽县永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30多个食用菌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食用菌产业科技含量,实现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步提高。

  “绿色银行”帮扶农民增收 

  特殊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徽县苗木产业的迅速发展,苗木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增收的“绿色银行”。

  “合作社主要以苗木产业为主,有社员106户,带动附近四个村贫困户就业。”在徽县共邦苗木种植合作社泥阳基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修剪苗木的合作社负责人罗共邦,他告诉记者,合作社现在主要从事生态苗木、经济苗木和城镇绿化类苗木的生产、销售,同时提供技术服务。近年来,合作社着眼于徽县苗木产业发展实际,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以红豆杉为主的珍稀苗木繁育产业。

  “2018年合作社实现分红约115万元,其中村集体分红4.085万元,贫困户分红9.414万元,今年第一季度收入达200多万元。”罗共邦介绍说,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在徽县、兰州、太原、青岛等地建立红豆杉苗木繁育基地。

  “把苗木放给农户栽种,之后保底回收,贫困户也可以在此务工,泥阳基地最多一天就有50多人。”罗共邦告诉记者,随着苗木产业的逐步发展,现在到合作社来务工的人也越来越多,固定人员20多个,其他人有活就过来,按件计费,平均每人每天能挣一二百元。

  采访间,记者看到合作社的工人正在育苗田里除草。“我跟媳妇都在这务工,一个月下来能有7000多元的收入,管吃管住,待遇也好。”见记者前来,王招顺边除草边和记者聊起了家常。今年47岁的王招顺,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两个孩子都在外面务工,以前靠种植小麦玉米,但收入一般,现在自己种了六七亩苗木,收入不错,闲余时间还能出来打零工。

  截至目前,徽县共组建育苗专业合作社83个、发展育苗公司23家,培育育苗示范村80个、育苗专业村100个。今年以来,净增苗木面积1.6万亩,全县累计发展各类苗木总面积达17.6万亩,实现总产值21.7亿元。近3年来每年苗木收入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左右,通过苗木企业、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带动贫困户实现增收4200户,向贫困户分红712万元。

  闯出产业扶贫新路子 

  徽县的优势在山水,特色是绿色。2016年,徽县启动实施了“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1”是每一个行政村确定一项特色产业;“2”是县财政为每一个行政村平均安排20万元资金引导产业发展;“3”是每村创办一个合作社,培育一个电商示范店,创建一个特色品牌;“百”是以扶贫资金为杠杆,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动员群众积极参股,每村撬动民间资本投入100万元以上;“千”是以产业脱贫为导向,确保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千元以上;“万”是以特色产业为支撑,力争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以上。

  为有效推动这一产业扶贫工程,徽县积极推行“企业+基地+贫困户”“电商+贫困户”等带贫机制,倡导致富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对子,采取保底分红等方式,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实施“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以来,徽县实现了村村有主导产业的目标,形成了以苗木繁育、畜牧养殖为主导,以中蜂、核桃、蔬菜、烤烟、中药材、食用菌等为特色,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为优势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徽县全县发展特色产业97.8万亩,产值达到28.9亿元,走出了一条产业高效发展、农民致富增收的产业扶贫新路子。(顾丽娟)


  转自:新甘肃·甘肃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甘肃徽县“三变”改革促进产业扶贫工程发展纪实

    甘肃徽县“三变”改革促进产业扶贫工程发展纪实

    近年来,徽县永宁镇以农村“三变”改革为统领,融合推进“123带动百千万”产业扶贫,盘活沉寂资源、激活生产要素、带动农民转型,加快形成了产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村级发展壮大的“多赢”局面,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夯实...
    2019-08-08
  • 甘肃徽县:“带、转、帮”让小康路上一个人不能少

    徽县永宁镇党委副书记谢燎原表示,苗木产业前期投资大,见效周期长,“带、转、帮”模式就是鼓励贫困户和合作社、苗木公司抱团发展,解决贫困户面临的难题,让贫困户搭上苗木产业的便车。
    2019-09-11
  • 西藏: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弥补产业扶贫缺口

    据介绍,根据《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产业精准扶贫规划》,我区有近一半的贫困人口需要通过产业脱贫,共涉及6大主导扶贫产业3816个项目,总投资达1038 50亿元。
    2017-05-03
  • 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扶贫基金对接活动在郑州举办

    4月17日,在全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农业品牌创建推进工作会期间,农业部在河南郑州举办农产品加工业与产业扶贫基金对接活动,搭建加工企业与社会资本交流合作平台,扎实推进农村二三产业扶贫工作。
    2017-04-2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