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民族地区3121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全面小康,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月17日,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赵勇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脱贫攻坚奔小康给民族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变化。
具体来说,各族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通过脱贫攻坚奔小康,各族群众有了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好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优质的生活环境。10年来,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长10.2%。
各族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过去 “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变成现在“用双脚丈量致富路、用双手打拼好日子”;由过去“守着一亩三分地”变成现在“勇敢闯天下、走四方”。思想观念的变化带来了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各族群众用上了互联网,种地大多也实现了机械化。“信心更足了、干劲更足了。”
民族地区的内生动力极大增强。在脱贫奔小康进程中建设了大批基础设施,建设了一大批园区,发展了一大批产业项目,发展的后劲越来越足。“我到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去调研,了解到这个县在浙江是相对落后的,他们在丽水旁边搞了‘飞地’园区,去年这个园区创造的税收占全县税收的36%,规上工业增加值已经达到全县的近一半,走出了一条‘借船出海’的新路子。新疆南疆地区过去很多都是戈壁沙漠,现在发展现代农业、种植业、养殖业,瓜果香飘大江南北。我在喀什的古城还看到一些群众靠着很有维吾尔族特色的建筑,吃上了‘旅游饭’,过上了幸福生活。”赵勇说,脱贫奔小康,极大提高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都更加牢固。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推动民族地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将重点扭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生态屏障‘三个关键’,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赵勇介绍,将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支持政策,推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兴边富民行动,推动赋予所有改革发展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过去脱贫攻坚奔小康的‘硬骨头’在民族地区,现在实现现代化的‘硬骨头’也在民族地区,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啃下这块‘硬骨头’。”(记者罗晨)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