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走出特色扶贫之路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02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广西举全区之力、集全民之智,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扶贫之路。


  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到底到边的工作机制。由自治区党委领导统揽、政府协调推进、扶贫领导小组具体落实,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在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下设11个专责小组,由工作联系最紧密的厅局作为组长单位,负责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实行脱贫攻坚“年部署、季会商、月调度、周暗访”工作推进机制,做到工作有部署、有监督、有落实。


  严抓精准识别,扣好脱贫攻坚“第一颗扣子”。坚持把解决“扶持谁”问题作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2015年创新设计18大类98项识贫指标,组织25万人,采取“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识别法,逐家逐户评估打分,结合农户财产联合检索,用“史上最严”方法识别贫困人口并建档立卡,每年开展动态管理,建立部门信息比对机制,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区精准识别经验做法作出重要批示予以肯定。


  聚焦重点区域,集中攻克深度极度贫困堡垒。根据中央部署和脱贫攻坚进程,适时调整攻坚重点和攻击点位,2017年底评估确定20个深度贫困县、30个深度贫困乡镇、1490个深度贫困村,出台实施意见,实施“八大工程”;2019年初在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中再确定4个极度贫困县、100个极度贫困村,并确定1.02万户极度贫困户,给予最特殊的政策支持,提前发力、综合施策、持续用劲,攻下最难攻的堡垒。同时,确定8个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较重的非贫困县、200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和1.05万户生活比较困难的非贫困户,出台专项扶持政策,既有效加快非贫困县、非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又提前防止出现新的致贫。


  打好关键硬仗,全方位补齐补强短板弱项。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立足提高脱贫质量,着眼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粤桂扶贫协作“五场硬仗”,适时打响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扎实开展就业扶贫、消费扶贫、生态扶贫、综合性保障、扶贫扶志“五大专项行动”,针对性地补短板、强弱项、提能力,确保脱贫可持续。


  创新政策举措,为破解难题提供“广西方案”。集中发展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突出主导产业、龙头带动、科技支撑、产品销售和支持保障五大环节,贫困地区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高。实行易地扶贫搬迁“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的“八包”责任制,并专项考核,一揽子解决“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问题。在全国率先建立自治区、市、县、乡、村五级扶贫信息队伍,明确职责任务,成功解决了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审核、录入等基础工作没专人做、做不好的难题。坚持不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创新开展贫困户、脱贫户、帮扶干部“三方”见面活动、争当脱贫攻坚“明白人”活动、“脱贫感党恩 奋进新起点”主题活动等,探索出合山“精神扶贫”模式。建立健全立体的扶贫监督考核机制,每周有暗访、有“红黑榜”通报,每月有专题调度、有常态化约谈,每年有综合督查、有成效考核。


  深化粤桂协作,打造东西部扶贫协作典范。两省区建立高层互访协商、部门协同对接、市县乡村立体结对的扶贫协作工作机制,联合成立粤桂扶贫协作办公室,广东省向广西派驻扶贫协作工作组,每个县均选派干部驻点帮扶。广东省全覆盖帮扶广西33个国定贫困县,过去5年共投入财政援助资金56.22亿元。将粤桂扶贫协作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劳务、旅游、教育、人才等重点领域协作,合作共建扶贫产业园、就业扶贫车间等,提升帮扶地区发展后劲和群众内生动力。


  转自:广西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