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大量外国资本涌入欧盟以及受多变的国际局势、关键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欧洲国家正在不断升级投资审查制度,提升交易监管的限制。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咨询公司日前联合发布的《2019中国企业在欧发展报告》称,欧盟趋严的外资审查将给中国及其他外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带来深远影响,中企投资欧盟准入领域将受限,投资难度与成本也将上升。
投资审查日益趋严
报告指出,在逆全球化思潮的暗潮涌动的背景下,出于对核心技术和国家安全的保护,许多国家均对外来投资采取了不同强度的审查措施。
事实上,欧盟及其成员国长久以来并没有对此建立严格的管控体系,直至2017年2月,德、法、意三国经济部长致函欧盟贸易专员,要求在欧洲建立明确的投资监督机制;同年9月,欧盟议会正式宣布未来欧盟将对外资投资进行更严格的审查,自此欧盟层面开始了针对相关法案近两年的商讨与决策,部分成员国也纷纷开始着手对本国审查框架进行完善。2019年3月,欧盟理事会正式批准《欧盟统一外资安全审查框架协议》,这对欧洲外来投资领域的发展是一次里程碑式的变革,该法案扩大了外资审查范围,将给中国及其他外国企业在欧盟的投资带来深远影响。
框架协议旨在就FDI审查机制为成员国提供一套审查最低标准,内容方面主要针对外来投资审查对象、关键审查领域及欧盟与其成员国间的合作机制等三方面作出进一步规定:一是,明确外来直接投资定义,扩大审查对象范围,不仅包括来自非欧盟国家的投资,同时需要考虑最终所有者为非欧盟企业的欧盟内部企业在欧进行的投资。根据这一规定,欧盟将鼓励成员国仔细审查外资主要控股的公司在欧盟内部的投资,同时鼓励成员国对由于欧盟内企业的外资股权结构所带来的投资风险提高重视。如果聚焦中方控股企业,以沃尔沃、倍耐力等为代表的拥有中资股权背景的企业均会被列为新法案下的审查对象。二是,规定审查触发条件,扩大需触发审查的关键领域覆盖面。规定当该投资领域涉及关键基础设施安全、关键技术及军民两用技术安全、核心生产的供应保障、敏感信息可得性等因素时,可视具体情况触发相应的审查机制。三是,加强欧盟内部协作沟通,促进欧盟成员国自有审查机制趋同,即各成员国审查机制的设立、更新及具体条例与执行情况均需要及时向欧盟上报;新框架协议下的外来投资审查一旦触发将可能同时涉及欧盟及各成员国共同参与;而对于尚未设立审查机制的成员国,应当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其境内的FDI年度报告。报告称,汇报及合作机制将会促进成员国间的信息沟通,逐步完成覆盖欧盟各成员国的全面的审查体系,使得欧盟内的外来投资审查框架逐步完善。
中企或受特殊影响
虽然本次框架协议明确表示不对欧盟外国家的国籍进行区别对待,但其中一些规定与中国迄今为止在欧洲投资的核心特征明显重叠。通过第三方机构的粗略统计,在新欧盟投资审查框架之下,需要被审查的项目涵盖了中国入境并购交易的很大份额,2018年中资在欧投资案例样本中83%的交易数量符合新法案规定的审查触发条件。
报告分析称,欧盟此次框架协议将对中国企业在欧的投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中国企业在某些战略领域的准入将受限,甚至被排除在外。框架协议指明需加强审查的关键领域与中国企业近来的投资重点高度重合,比如拥有核心技术的制造业以及高新科技主导的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因此会导致中国企业在欧的一些重点投资面临阻碍甚至失败。2018年7月,法国政府叫停意大利芬坎特里造船公司(Fincantieri)对STX法国船厂股权收购活动,理由是为了保护当地就业并防止独特的造船技术落入他国。然而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芬坎特里正在与中船集团合作建造邮轮,而法国政府担心意大利公司会将法国船厂的专业技术传给中国企业。
2018年8月,德国政府宣布禁止中国烟台台海集团收购德国机械制造商--莱菲尔德金属旋压机制造有限公司(Leifeld Metal Spinning)。莱菲尔德公司是德国一家技术先进的小型加工企业,德国政府认为该企业所生产的高强度金属被用于汽车、空间站和工业等关键领域,因此该笔交易将对公共秩序和信息安全造成潜在风险。
其次,拥有国资背景的中方企业在欧洲投资将面临更严格的审查。新的审查框架出于对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的考虑,要求对于直接或间接的国家控制实体及政府主导的对外项目加强投资审查。鉴于中国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及投资项目的普遍存在,预计该框架协议的颁布将会为国资背景的中国企业在欧投资发展带来显著影响与挑战。2016年10月,中国国家电网对比利时电力和天然气配送系统运营商Eandis价值8.3亿欧元的收购以失败告终,原因是比利时国家安全机构认为国家电网与中国国家政府间关系密切,同时比利时相关技术在军事方面的运用使得此次收购会为比利时的国家安全带来风险。
最后,中国企业在欧投资的时间成本和不确定性增加。在新法案的驱动下,许多成员国先后制定或更新的外来投资审查程序使得中国企业面临审批被拒或追溯审查的风险增加,且一但投资审查触发,将可能面临来自不同成员国及欧盟层面的多轮质询,综合导致整体交易的时间成本上升,项目的不确定性也随之增加。(何芬兰)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