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成受访企业认为2021年欧盟市场准入壁垒提高
企业期待欧盟营商环境更好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中欧建立绿色、数字两个高层对话机制,中欧贸易和投资额高速增长……回望2021年,中欧高层保持密切互动,各领域合作在疫情形势下展现出强大韧性。然而,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为中国企业投资欧盟带来新的变数。
1月17日,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的《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1/2022》显示,2021年欧盟保护主义抬头,对华进行单边制裁,营商环境出现退步,给在欧盟投资经营的中国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面向2022年,吸引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更多外国投资,欧盟应该怎么做?
欧盟营商环境出现退步
报告认为,中方始终支持欧洲一体化进程,支持欧洲秉持战略自主立场。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延宕,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但是中欧双边贸易投资规模增长迅速。
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欧盟稳居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对欧盟出口额为5.35万亿元,增长19.1%。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21年1-9月,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49.9亿美元,增长54%。
与此同时,报告认为,2021年欧盟保护主义加码,对华进行单边制裁,营商环境出现退步,给在欧盟投资经营的中国企业造成了负面影响。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赵萍表示,欧盟由于保护主义抬头、准入壁垒提高、歧视性执法等其营商环境出现退步,主要体现在:一是欧盟从外资审查、外国补贴审查、公共采购审查三个方面全面提高了市场准入壁垒,违反了WTO自由化原则;二是欧盟及其成员国以人权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违反WTO非歧视原则;三是欧盟以疫情为名行保护主义之实,区别对待内外资企业;四是在欧中资企业面临执法层面的歧视有增无减。
赵萍表示,2021年,欧盟营商环境退步的相关案例非常多,比如欧盟及其成员国出台或调整外资审查制度,提高了企业进入欧盟市场的前置成本;欧委会发布的《针对扭曲内部市场的非欧盟成员国补贴的条例草案》将企业通过市场化行为获取的支持错误地定位为不合理补贴,构成对国有企业的歧视;欧洲议会通过的《国际采购工具》对参加欧盟公共合同招标的限制有着鲜明的保护主义色彩。
报告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58.97%的受访企业表示外资审查给其赴欧投资及在欧运营带来负面影响。52.48%的受访企业认为欧盟市场准入壁垒提高,该比例比上年提高了9.43个百分点。28.52%的受访企业表示2021年欧盟应对疫情表现较差,该比例比上年提升了8.76个百分点。2021年仅有7.72%的受访企业参与了欧盟公共采购项目。
报告由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发布。赵萍表示,《欧盟营商环境报告2021/ 2022》已连续发布4年,目的在于反映中资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与强烈诉求,帮助欧盟改善营商环境,更好发挥中资企业对欧盟经济复苏、创造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提升投资信心需有所转变
赵萍表示,中欧作为全面战略伙伴,双方都秉持多边主义理念,都坚持推进多极化进程,双方市场高度互补,互利合作拥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中欧应成为当今世界的稳定性力量,双方要在合作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发展中破解难题,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疫后世界经济复苏。
为推动欧盟重塑良好的营商环境,提升中资企业对投资欧盟的信心,报告提出十大建议:一是继续坚定贸易自由化和多边主义的立场,二是尽快重启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程序,三是放宽外资进入欧盟市场的限制,四是谨慎使用外国补贴审查工具,五是保障中资企业公平参与公共采购,六是停止对中国新疆企业和新疆产品的歧视,七是停止对中国通信企业的打压,八是尽快推动与中国碳定价制度互认,九是从执法层面公平对待中资企业,十是为加强疫情防控提供健康安全营商环境。
中欧投资协定作为构建中欧双边投资制度安排的重要成果,已在2020年12月30日由中欧领导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协定谈判。然而,2021年5月20日,欧洲议会以压倒性的票数通过了冻结中欧投资协定的议案。对此,报告显示,已有32.1%的受访企业表示欧洲议会此举阻碍了其对欧盟投资的计划。
赵萍表示,重启中欧投资协定批准程序,推动中欧投资协定早日签署,可以为中欧双向投资提供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将为中欧经贸合作注入更强劲动能。(记者 吴力)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