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热情不减 市场洗牌开始 大模型遭遇冰火两重天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11





  6月26日,AI大模型公司阶跃星辰正在进行一轮估值20亿美元的新融资,阿里巴巴出现在投资者名单中。去年4月成立的这家公司,估值之高令人咂舌,充分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大模型的热情依然高涨。


  大量资本的涌入不仅点燃了创业激情也使得竞争变得异常激烈。


  近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宣布,自7月9日起,OpenAI将采取额外措施,阻止来自不在OpenAI支持的国家和地区列表中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流量。


  随后,国内大模型公司开始疯狂争抢用户,包括百度、商汤、智谱AI在内的多家公司宣布提供“零成本”迁移服务。而就在5月份,大模型的价格战已经宣布开始。


  种种迹象表明,大模型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洗牌期或已到来。


  融资凶猛


  2024年以来,大模型公司融资消息此起彼伏,在全球资本市场整体呈现疲态的当下可谓独领风骚。


  3月,爱诗科技宣布完成亿元级A1轮融资;4月,面壁智能公司宣布完成新一轮数亿元融资;5月,中东石油巨头沙特阿美旗下风险投资部门管理的基金Prosperity7,投资了智谱AI,金额达4亿美元;6月,除了阶跃星辰外,AI创业公司DreamTech连续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使+轮融资,生数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针对大模型融资盛况,力合清瞳基金总经理胡洋认为,其主要原因有3点:一是技术发展速度超预期,应用场景在不断拓展,从最初的语义理解和问答拓展到视频制作、编程等;二是国内相关支持政策也在持续加码,为大模型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环境和资金支持;三是国内算力相关基础设施也在加速投入,相关大模型配套不断完善也为中国大模型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


  资本的热情并不只体现在中国,全球同此凉热。今年以来,马斯克的xAI完成60亿美金B轮融资,估值达180亿美金;Anthropic拿到了亚马逊追加投资的40亿美金,估值约200亿美金;法国的Mistral获得了6亿欧元投资,估值60亿欧元。


  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AI初创企业共筹集了超过125亿美元的资金,刷新了AI领域单月融资记录。


  市场洗牌开始


  “5年后将没有独立大模型公司存在。”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在近日举行的创投高峰论坛的演讲中表示:“一线大模型抱'大腿',二线已经开始'卖身'了。”


  作为资深投资人,朱啸虎的观点并非危言耸听,曾经发生在电商、团购、长视频等领域的惨烈竞争已经开始,而这种竞争的结局就是行业洗牌,行业资源向头部公司集聚。


  竞争的显性表现一般从价格战开始,大模型也不例外。5月6日,DeepSeek宣布将API调用价格直接降至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价格只有GPT-4的1/100。智谱AI紧随其后,将入门级GLM-3 TurboGLM-3Turbo调用价格从5元/百万tokens降低至1元/百万tokens。


  随后,字节跳动自研豆包大模型正式发布,并宣布主力模型在企业市场的定价只有0.0008元/千Tokens,即0.8厘就能处理1500多个汉字,比行业便宜99.3%。一周后,阿里、腾讯、百度、科大讯飞纷纷宣布大降价。


  朱啸虎称,价格已在成本以下,创业公司无法跟进。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国内共推出305个大模型;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超100个。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去年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研发的大模型数量排名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胡洋表示,未来将是一个行业整合期,一些相对缺乏竞争力的大模型公司将会被优质公司整合或其团队被吸纳。


  据了解,这一趋势已在美国出现:近期,美国多家生成式AI公司深陷资金链断裂困境。例如,由前OpenAI工程师和谷歌研究员创办的AI初创公司Adept正与Meta等投资方洽谈收购;大语言模型Reka AI被曝可能将被数据公司Snowflake以10亿美元收购;因Stable Diffusion模型而一战成名的AI明星创业公司Stability AI由于资金短缺,正在与多位买家沟通出售事宜。


  亿欧网在今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2025-2026年市场逐渐出清,优势企业坚守战场,剩余企业陆续退出竞争。2027-2028年预计通用大模型市场将更加集中,3-5家厂商成为中国大模型生态的底层基座。垂类赛道将成为大模型产业激烈竞争的领域,预计2023-2024年在百模大战背景下,部分行业场景率先落地,2025-2028年通用大模型格局逐渐趋于稳定,垂类赛道会涌入一批通用领域转型的玩家,生态持续繁荣。(孙立彬)


  转自: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