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聘大数据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领域2021上半年新发职位比2020年同期上升94.54%,比2019年同期上升60.12%。广阔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大量新型人才需求,而随之而来的,是人才缺口的持续拉大。
缺口显著扩大
随着百度、小米等科技公司下场造车,造车行业抢人大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在不久之前宣布造车的小米已在7月展开两次大规模招聘。7月13日,主要招聘自动驾驶相关的岗位,月薪约为4-7万元。而短短两天之后,再次发布120个岗位,月薪普遍在3-6万元,涉及整车制造各个环节。
科锐国际发布的《2021汽车行业薪酬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在人才需求方面,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紧缺的情况在近年间一直存在,但随着跨界造车企业的入局,各主车厂商也纷纷加大了相关人才的招募,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缺口在近两年显著扩大。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在汽车行业,自动驾驶研发、智能座舱设计等岗位的需求同比增幅已经超过1.8倍。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岗位需求量前十中,感知算法、AI、自动驾驶算法工程师占据一半席位。
企业需求高速增长,可人才却并非是短时间培养而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原本作为车企招聘最为对口的车辆工程学生不再吃香。一位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向记者大倒苦水:“车辆工程是机械类下属二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首先要大量满足机械类课程要求,导致车辆核心课程学习时间较短。与此同时,目前车辆工程课程仍停留在传统汽车范畴,缺少关于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等方面的课程设置,导致面试时频频碰壁。”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记者表示:“岗位需求的变化主要体现了汽车向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过程。新能源汽车行业资本涌入相对比较大,所以各大初创企业以及成熟车企都会加大对智能网联的投入,导致电动化、智能化人才的需求都处于爆发式增长之中。”
人才流失严重
《报告》显示,2021年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专业高精尖技术人才职位薪酬仍然保持20%左右的涨幅,其中智能驾驶仿真以及智能驾驶芯片开发相关人员薪资涨幅最高可达30%以上。
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需求较大,形成的蓝海新兴市场也引起巨大关注,不少人才都希望获得新的发展机会。由于多数老牌车企员工对于自动驾驶等新兴领域并不熟悉,导致企业只能从外部去获取人才资源,而这部分人才可能来自其他高薪行业,加上资本的快速涌入,车企不得不提供更高的待遇。”
不过,转行的难度随着产业融合而减少,进入新能源车企的人才却不一定安心留在汽车行业。一合资车企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目前公司内人员流动很大,去年6月入职的员工目前已走了大半。”
与此同时,新造车企业在抢人过程中还面临与互联网公司的竞争。记者了解到,互联网公司待遇往往高于车企,导致相关人才更加偏爱互联网公司。
行业亟需复合型人才
企业的转型和行业的发展需要大量人才支撑。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出现的巨大缺口,多位业内人士建议,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调整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同时还要进一步扩大计算机方向的招生比例,有效解决人才供给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矛盾。
近年来,不少高校调整了人才培养方向。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设了“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全国一些高校也陆续对车辆工程专业和课程体系做出调整。例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增了智能制造专业,北京理工大学增设了人工智能专业,北京工业大学新增了智能制造相关专业。还有地方出台了对于新能源汽车人才的福利政策。今年2月,上海市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内外优秀人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直接落户、人才奖励等支持。
在崔东树看来,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需要复合型人才,需在掌握传统车辆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计算机方面的能力。同时,在他看来,人才招聘中,高薪在未来并不是决定性因素,长期来看,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良好的口碑等方面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老牌车企也应学习新造车企业,可以创造更加优良的工作环境,改变其中的一些流程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实习记者 杨梓)
转自:中国能源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