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恐再患合资依赖症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9-19





  编者按:近日来,汽车产业“双积分”政策这个“紧箍咒”持续牵动着整个汽车产业界的神经。无论“双积分”政策何时正式落地、具体细则是否调整,我国政府对于汽车产业乃至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坚持都可见一斑。在这一轮堪称改变中国乃至世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革命”浪潮中,自主品牌占有一定程度的先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众多跨国企业纷纷开始发力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双积分”政策结束征求意见之后,跨国企业发现,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与第一次征求意见稿在关键部分,如实施时间、积分比例等,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跨国企业希望政策延期实施的愿望落空后,纷纷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先是大众汽车集团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研发、生产和销售新能源汽车;继而戴姆勒-奔驰宣布入股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并加大在北京奔驰制造工厂的新能源汽车投放力度。
 
  ■ “合资潮”拉开大幕
 
  外资企业与自主品牌应对“双积分”政策的“合资大赛”全面展开,在刚刚过去的8月,又有两家大型汽车集团宣布在国内组建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其中,福特汽车选择牵手民营汽车制造商众泰汽车;雷诺日产联盟则计划与东风汽车集团组建一家50:50的新能源汽车合资公司。
 
  同样在8月,沃尔沃与吉利控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乍一看似乎“多此一举”,但实际上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信息,即双方将共同开发下一代纯电动汽车平台技术。对此,沃尔沃汽车总裁、CEO汉肯·塞缪尔森表示:“很高兴能与吉利达成新的技术合作协议,这给沃尔沃下一代电动汽车技术的开发带来巨大帮助。”此前,沃尔沃曾宣布2019年起新推出的产品都将是新能源汽车。
 
  “此次合资潮,属于积极应对中国政策的措施。对合资双方而言,将实现一个纽带性的组合,确保在新能源汽车板块推出产品,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快发展。”全国乘用车市场联席会议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以共同投资,研发适合国内市场的电动汽车,改变跨国企业缺乏符合国内标准产品的被动局面。实际上,各方车企对合资合作早有考虑,随着政策的明朗快速落地,体现出跨国车企对国内政策的迅速应对。
 
  崔东树认为,近期合资新能源汽车公司相继成立,可以说是长短期战略的结合。从短期看,是对政策的应对措施;从长期看,是看重政策机会的结果。他建议,自主品牌应优先发展新能源汽车,这是政策支持的核心重点,也是长期的发展趋势。“只有尽快发展得更强大,才会有更好的合作伙伴找上门来。”崔东树说。
 
  ■ 新合资公司外方恐成主导
 
  有分析指出,新合资企业是“双积分”政策下的应急产物,未来可能命运多舛。一位分析人士表示,当年国家鼓励发展合资自主品牌的时候,众多合资企业纷纷确立了合资自主品牌,但大多数企业都是拿出一些淘汰车型后就不了了之,导致合资自主品牌政策的失败。“这与当时有关部门发展合资自主品牌时决心不足、力度不够以及外资车企的敷衍应对是分不开的。”这位分析人士说。
 
  显然,相比之前的合资自主政策,我国政府推行汽车产业“双积分”政策是相当坚决的,且中外企业一碗水端平。外资车企如果还像当年搞合资自主品牌一样敷衍政策,将难以过关。
 
  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看,外资方无不拿出十二分的诚意。有观点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汽车工业强国英国、法国等都明确表示,将在2040年禁售燃油车。对于在华的外资车企来说,借着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东风,把新能源汽车产品和技术做好,积累经验再推向全球市场,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只赚不赔的买卖,自然都积极踊跃与中国企业合资。
 
  但是,有业内人士担忧,当外资企业将自身优势技术与产品引入国内,与相对弱势的自主品牌合资合作,中方的话语权可能就会旁落他人。电动汽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王秉刚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和市场培育上都有长足的进步,新合资企业大量产生后,中方如何在合资企业中发挥作用,是否会重走传统车合资企业的老路,都有待观察。
 
  ■ 中方或将完全依赖新能源汽车
 
  汽车行业专家颜景辉认为,自主品牌必须意识到,尽管在新能源汽车上具有一定先发优势,但是新能源汽车在短时期内还不能成为主流,不能将全部身家压在新能源汽车之上。“目前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的主要优势在于补贴,一旦补贴退出,与跨国品牌站在同一平台竞争,自主品牌将不具备优势。”颜景辉表示。
 
  综合来看,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在合资新能源车企的步步紧逼下,自主品牌对新能源汽车的依赖或将逐步变强,进而影响到其本就不是强项的传统车领域的积累与投入。反观外资品牌,当其在利用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获取新能源正积分后,仍能以传统车销售赚取高额利润。
 
  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基本掌握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形成一批有实力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崔东树指出,自主品牌要留住“独立、自强”的信念和本色,保持新能源汽车和传统车技术的研发和投入规模不降低,在技术上不完全依靠外方,在合资合作中掌握更多主动权。另外,在核心技术掌控方面,中方更不能松懈,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核心技术,如“三电”技术以及充电配套、整车制造等方面,都要尽可能多学习、多掌握,通过提升自身设计和研发能力,打造自己的产品和品牌。(本报记者韩冬)
 


  转自:中国汽车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短板日渐凸显 急需补齐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短板日渐凸显 急需补齐

    当前,国际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博弈异常激烈,对比新能源汽车强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后发劣势日益显现,专利短板日渐凸显。迈向汽车强国急需甄别、补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短板,夯实汽车强国建设的专利根基。
    2017-06-09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背后存隐忧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高增长背后存隐忧

    一汽、上汽、长安、广汽、奇瑞、吉利、长城等9家自主车企发布的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已接近400万辆,已明显超出此前《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2020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要达到200万辆的目标。
    2017-08-02
  • 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存

    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掌控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存

    作为新兴制造的新能源汽车,质量早就不应该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问题,但现实中却存在着新能源汽车基础技术不过关、质量与品质表现差等突出现象,这在传统车型制造中已逐步克服的问题,竟然能在新能源汽车产品中出现,确实令人有...
    2018-03-26
  • 造血能力仍缺 双积分交易难治新能源汽车补贴依赖症

    造血能力仍缺 双积分交易难治新能源汽车补贴依赖症

    “亏损”、“下降”——这两个词成为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领域上市公司的关键词。随着2018年上半年车企业绩预告的陆续出炉,由于补贴退坡引发的成本上升、利润普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现状开始显露出来。
    2018-09-03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