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疫情以来第十次开会:定调十五字方针 释放五大重磅信号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04-10





  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下称“金融委”)又开会了。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召开的第十次会议。


  4月7日,金融委召开第二十五次会议,进一步明确“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的十五字工作方针,这是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甚至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金融发展提纲挈领的方针路线。


  会议部署了下一阶段五大工作重点,为实体经济发展和资本市场改革释放了重磅信号。


  会议强调,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经济金融发展面临较大挑战,我国疫情防控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形势,又处于复工复产的关键阶段。下一阶段,金融委要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强化政策落实,扎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秩序恢复常态。


  重点一:明确货币政策方向


  会议指出,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保,保持了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具体包括:一是运用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注入流动性,降低银行间市场的资金成本;二是先后两次降准,包括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以及面向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共释放长期资金9500亿元;三是时隔12年,首次大幅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鼓励银行为企业放贷;四是不断引导贷款利率下行,先后下调了MLF(中期借贷便利)、OMO(公开市场逆回购)利率,引导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行等。


  金融委此次表态,今后货币政策方面,会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既要保持稳健的基调,同时更加注重灵活适度。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还有很多工具,为实体经济恢复发展保驾护航。


  重点二:信贷政策继续倾向中小微和民企


  会议指出,引导信贷资源更多支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自今年1月底,国务院不断推出一揽子政策,拓宽企业低成本融资渠道,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行业和企业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支持复工复产,维稳经济稳定发展大局。


  此番表态,意味着信贷政策方面,将会进一步向受到疫情冲击较大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倾斜,确保量足价廉。


  不久前,国务院第88次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强化对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性金融支持:一是增加面向中小银行的再贷款、再贴现额度1万亿元。帮助点多面广、市场融资成本较高的中小微企业获得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政策支持;二是进一步实施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三是加大债券融资支持。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


  银保监会方面也表示,要确保银行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做到“两个不低于”,适当提高信用贷款和续贷业务比重;落实好贷款延期和还本付息;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进一步开展银行收费清理,严肃查处“存贷挂钩”、“以存定贷”等违规行为;鼓励保险机构提供融资增信等。


  重点三:进一步为资本市场松绑


  此次会议指出,发挥好资本市场的枢纽作用,不断强化基础性制度建设,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场活跃度。


  今年2月3日,A股市场正常开市,有效稳定各类投资主体的预期。几个月来,在境外资本市场大幅度波动的情况下,境内资本市场保持了稳定。与此同时,各项资本市场改革并没因疫情影响而停滞,明确再融资战略投资者认定、发布科创板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金融委此次表态,将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证券法修订是最基础的,在此基础之上,后续一段时间内还会有围绕新证券法的有关规章规范的修改,基础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会议强调了“坚决打击各种造假和欺诈行为”。这是面对最近几日瑞幸咖啡财务造假等事件的更高层面的表态,体现了监管者对造假企业从严监管的决心和意图。邵宇认为,近期中概股连续受到做空威胁,也为国内市场敲响警钟。监管此番表态,意味着将会加强正本清源的动作,进行合理的事中事后监管,包括投资者保护,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等,可能都在考虑范围之内。


  值得注意的是,会议提到“放松和取消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制”。邵宇称,资本市场是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新的产业,和未来创新发展方向相关的一些些科技型产业,将来这些行业中的发行、融资、并购等活动将得到更多市场化的支持,而此前这方面有很多限制。与此同时,新证券法也提供了依据。


  重点四:加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力度


  会议强调,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中小银行资本补充力度,增强抵御风险和信贷投放能力。


  事实上,从去年开始,金融委开会就不止一次提到,要深化中小银行改革,健全适应中小银行特点的公司治理结构和风险内控体系,从根源上解决中小银行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其中特别指出,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目前我国中小银行数量达4000多家,资产总额占整个银行体系的四分之一,是国家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银行总体运行平稳,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是发展普惠金融、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重要力量。


  眼下,在帮助中小微企业恢复生产抵御危机方面,这个群体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近期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保监会着力推动增强银行的资本实力。要通过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做实资产分类、加大拨备计提和利润的留存,增强银行内源性的资本补充。同时,通过发行普通股、优先股和无固定期限资本债券、二级资本债等方式,拓宽银行的资本补充的渠道和方式。支持地方政府向部分高风险的中小金融机构注入资金。通过注入现金、可变现的资产,或者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通过注资的方式,为中小银行补充资本。也特别欢迎符合条件的、有实力的民营企业,还有外资金融机构,也参与到中小银行的改革重组中来。


  央行近期针对中小银行实施定向降准,增加中小银行的资金实力,有助于引导其以更优惠的利率向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扩大涉农、外贸和受疫情影响较严重的产业信贷投放,增强对实体经济恢复和发展的支持力度。


  重点五: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递


  高度重视国际疫情和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应对,防范境外风险向境内传递。


  目前,中国境内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但海外疫情发展仍然不容乐观,对经济和金融市场也造成了巨大冲击。


  央行副行长陈雨露此前表示,目前断定全球已经进入了经济危机还为时尚早。但针对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许多国家都陆续出台了应对的措施,目前这些措施的效果还有待观察。他强调,从理论上来讲,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会通过三个基本的传导渠道可能会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


  目前来看,我国金融市场经受住了考验,表现出高度的稳定性,波动幅度较小。但是,之后一段时期内也将面临着重大考验。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未来将会继续围绕“稳预期、扩总量、分类抓、重展期、创工具”方针,和既有的政策框架,做好自己的事情,同时积极参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国际协调,共同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徐燕燕)


  转自:第一财经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