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委六天内两度发声 重点关注了三类主体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9-09





  六天之内第二次!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再度发声。
 
  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9月5日召开全国金融形势通报和工作经验交流电视电话会议。
 
  8月31日,金融委刚刚召开了第七次会议,研究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等问题。
 
  密集发声的金融委,这次又释放了什么信息,提出了哪些要求?
 
  定调当前形势
 
  作为国务院统筹协调金融稳定和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的议事协调机构,金融委如何看待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备受关注,往往被看作定调之音。
 
  此前召开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就指出,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总体稳定,金融体系运行平稳健康,各类风险总体可控。
 
  本次电视电话会则进一步展开,从两方面研判当前经济金融发展现状。
 
  一方面,不否认复杂形势下有压力:
 
  ——当前,国内外经济金融面临新形势,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要增强忧患意识,善于化危为机,认真办好自己的事,促进经济金融稳健运行。
 
  另一方面,更强调面对未来有底气:
 
  ——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居民储蓄率高,微观基础充满活力,重要金融机构运行稳健,宏观政策工具充足,监管体制机制健全,防范化解风险经验丰富,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条件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
 
  从中可以看出,“正视问题、坚定信心”,已成为当前中国做好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原则。
 
  解渴实体经济
 
  除通报全国金融形势以外,本次会议的另一主题是工作经验交流。针对金融工作的三个参与方——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会议分别作出要求。
 
  对于金融机构,会议要求,要强化主体责任,一手抓服务实体经济,一手抓风险化解,克服顺周期思维,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力度,对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管理好但资金紧张的企业积极予以信贷支持,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从上述内容不难看出,为实体经济“解渴”依然是金融工作的重心。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认为,当前一些金融机构可能担心经济下行导致风险事件上升,因此出现“慎贷”“惜贷”甚至“抽贷”行为,这既不利于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也不利于银行自身风险防范。因此会议强调金融机构要克服顺周期思维,在逆周期调控政策下采取逆周期经营思路。
 
  但温彬同时指出,这种逆周期经营思路并非无原则、无条件,所以金融委也提到,金融机构应主要针对有市场、有前景的企业加大信贷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金融委在强调金融要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也为各机构送出两点“温馨提示”: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部管理,强化激励约束机制,鼓励担当、创新和风控,对真正支持实体经济的要加大奖励力度。
 
  在要求金融机构重心向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倾斜的同时,做好相应配套政策措施也已成为官方关注焦点。
 
  几天前举行的金融委第七次会议强调,鼓励银行利用更多创新型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真正落细落实尽职免责条款,有效调动金融机构业务人员积极性,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全面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最新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亦提及,引导金融机构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资金更多用于普惠金融,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防范风险隐患
 
  在地方政府层面,金融委关注的焦点则是防风险。
 
  当前地方金融风险总体可控,但一些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例如非法集资、乱办金融是当前金融领域的突出乱象之一,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地方金融风险也在逐渐显现。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此前曾表示,长期以来,基于规模、成本、有限监管资源使用效率等的限制,金融监管资源向大型、公众类和系统性金融机构倾斜,与多层次金融供给和地方金融风险防控的要求不完全匹配。
 
  孙国峰提醒,如果不能充分调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利用地方金融监管资源,就会导致地方金融监管能力相对不足,削弱地方金融监管。
 
  针对上述现象,此次会议对地方政府提出三点要求:
 
  ——强化属地风险处置责任和维稳第一责任,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意识,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有效打击各类非法金融活动,防止发生群体性事件;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建立风险管控长效机制。
 
  在下一步金融工作中,地方政府如何贯彻上述三项任务,如何进一步压实风险监管责任,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完善金融管理
 
  对于金融管理部门,此次会议要求则更加全面。总体来看,金融委希望金融管理从多个角度出发实现进一步完善。
 
  其一,与各方面宏观政策打好配合:
 
  ——强化监管责任,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下大力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金融与财政政策配合,支持愿意干事创业、有较好发展潜力的地区和领域加快发展;
 
  ——支持银行更多利用创新资本工具补充资本金,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长期融资。
 
  市场注意到,一段时间以来官方屡次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去年底,央行提出通过信贷、债券和股权融资支持工具“三支箭”促进民企融资。今年8月,央行又宣布将贷款利率瞄准的“锚”从贷款基准利率改为LPR利率,通过MLF加点方式,将货币市场利率和贷款利率打通,提高利率传导效率。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预计,未来可能有更多利率市场化改革政策推出。同时,今年以来官方对货币政策的定调一直是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了较强政策定力,预计未来还是以结构性宽松为主,尽可能将资金引向实体经济。
 
  其二,守住防范风险底线:
 
  ——稳妥化解局部性、结构性存量风险;
 
  ——加快补齐监管制度短板,大幅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对于监管补短板,金融委第七次会议亦作出表态称,要大力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加快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责任追究,大幅提高违法成本,严厉查处近来出现的各种欺诈违法案件,为满足人民群众财富保值增值等多元诉求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
 
  有关部门已经行动起来。据媒体报道,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召开会议,研讨细化资本市场改革总体方案。其中提到,争取今年内通过证券法修订,探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推动修订刑法,大幅提高欺诈发行、上市公司虚假披露信息等行为的违法成本,坚决打击说假话、做假账的违法违规行为。
 
  其三,以改革开放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深化金融改革开放,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支持,落实好各项开放举措,以开放促进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
 
  从出台扩大金融开放“十一条”,到推动贷款利率并轨,近期中国金融改革开放动作频频。市场人士认为,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官方此举旨在向开放要红利,提升关键领域容错能力。同时也进一步确认了改革仍是政策重心,未来有望继续释放金融体系红利。(王恩博)


  转自:“国是直通车”微信公号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