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利建设投资连续3年破万亿元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2-23





  水利部近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1至10月全国水利建设完成投资10888.5亿元,已连续3年破万亿元,今年全国水利建设投资有望再创新高。


  推动水利投资量质齐升


  12月初,青海省2024年第四季度水利工程集中开工。7项水利工程将同步启动建设,涵盖重大引调水、小型水库、主要支流治理、新建灌区等多个领域。据统计,青海2024年以来已完成水利投资49.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3%。


  青海的水利建设投资稳步增长,是我国水利建设投资持续加力的缩影——


  水利部数据显示,我国2022、2023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分别为10893亿元、1199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4%、10%,预计2024年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将再创新高。


  水利建设投资总量增长明显,其投资领域也呈现多样化分布。


  具体而言,1至10月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完成投资4211亿元,国家水网工程完成投资4759亿元,水生态保护治理完成投资1138亿元,此外还包括水文基础设施建设、水利工程设施维修养护等方面投资。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有红分析,近年来,水利建设投资力度持续加大,通过推动投资量质齐升,可以进一步发挥经济、社会、生态等多重效益。


  这些效益在多地正在显现: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累计调水超过767亿立方米,保障了超过1.85亿人的饮水安全;在粤港澳大湾区,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支撑约1.7万亿元GDP用水需求,并为当地生态安全提供保障;在浙江,前11个月水利建设投资累计吸纳就业人口14.4万人,同比增长7.9%……


  水利部规划计划司一级巡视员谢义彬表示,水利部将继续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管好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国债、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各类资金,切实提高水利建设投资的精准性、有效性。


  投融资改革持续推进


  前不久,水利投融资领域迎来重大突破。银华绍兴原水水利REIT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全国水利基础设施REITs第一单正式落地,募集资金近17亿元。


  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的英文缩写。它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不动产为投资标的,通过经营管理不动产来获取收益,即将不动产证券化。


  “水利领域优质基础设施存量资产丰富,但长期以来水利基建对财政投入依赖较高,优质资产难找‘用武之地’。”浙江省水利厅副厅长黄黎明介绍,以REITs为契机,水利行业优质资产将被进一步盘活,为水利投资打开更大空间。


  社会资本是水利投融资领域的重要力量。近日,湖北省首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在恩施州巴东县签约。交易标的为巴东县绿葱坡镇庙坪河生态清洁小流域三尖观林场林下1000亩地20年种植经营权,交易金额184万元。


  随着水利投融资改革政策体系持续完善,投融资路径不断拓宽:印发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指导性文件、积极拓展“节水贷”等绿色金融模式、开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与水土保持碳汇交易……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融资体系正逐步构建。


  “经过持续探索,水利投融资领域正在形成财政资金、金融信贷、社会资本共同参与的格局,有利于推动水利建设投资量质齐升。”谢义彬说。


  将投资进一步落到实处


  冬日,黄河古贤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正酣。该工程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完善黄河水沙调控机制,还将拉动周边村民就业,提高周边乡镇农业灌溉效率,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全国多地冬修水利正按下“快进键”: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刷新”进度条,大坝主体高度达到233米;湖南椒花水库将于明年下闸蓄水……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在水利建设投资拉动下,今年以来我国已开工40项重大水利工程。


  “在建工程将进一步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并发挥促就业、稳增长的重要作用。”谢义彬说。


  水利建设,须当久久为功。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学院工程管理系主任李慧敏表示,政府应切实发挥监管作用,确保资金在下达的过程中专款专用、落实到位;同时应根据水利投资项目所在地的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做好工程前期论证,避免因需求错配而造成工程完工后的资源浪费。


  “强化组织协调是确保资金落实的关键举措。”吴有红认为,要深化国家和地方工作机制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配合,统筹做好水利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协同推进项目实施要件办理,为后续项目快安排、工程快实施、资金快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在水利建设资金落实到位的同时,也要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稳健可靠。吴有红表示,要实施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工程质量水平;水利工程各参建单位应对职工强化质量管理教育培训,为创建优质工程提供人力保障。(记者 魏弘毅、熊嘉艺)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