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搭台世界共享 “进博效应”持续释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1-08





  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于11月5日如期开幕。“四叶草”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场馆内,新朋老友相约而至,畅聊开放共赢新机遇。中国经济网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品区参观者络绎不绝,互动区体验者排起长队,会议区参展商洽谈火热。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进博会是中国推动新时代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大决策,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要举措。


  “进博会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市场的活力和包容。”西门子全球执行副总裁,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说,进博会不仅是展示创新的舞台,更是洞察中国市场脉动的窗口。进博会为中国与世界构筑起产业互融、创新互促、市场互通、生态互惠的新质纽带。


  本届进博会企业展继续保持36万多平方米的超大规模,吸引129个国家和地区的3496家展商参加,国别(地区)数和企业数均超过上届,参展的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达297家,创历史新高。


  “进博会为保时捷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展示平台。”保时捷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潘励驰表示,保时捷连续第七年参加进博会,希望借此平台加强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与互动,展现公司发展的最新动态。


  自2018年首次举办以来,进博会持续发挥国际采购、投资促进、人文交流、开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早已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


  得益于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和创新氛围,优衣库已经在中国超200座城市开设超920家门店。迅销集团资深执行董事,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潘宁表示,优衣库五年来带来超10款首发首展新品和多款王牌明星展品,收获了销量的增长和市场的认可。


  雅培以“科技星河 健康无限”为主题亮相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雅培核心诊断业务全球副总裁陈迎表示,多年来,进博会已成为一个绝佳的互动交流平台,助力企业与政府以及众多行业伙伴深入沟通,不断探索合作的新机会。通过进博会的平台,雅培展示的数百款创新生命科技已有不少落地中国市场。


  连续举办七年,进博会早已成为众多企业最新技术成果的首发地。今年有400多项代表性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集中亮相进博会。


  本届进博会,欧莱雅带来了多款中国首发、全球首发新品。欧莱雅集团董事长安巩说:“欧莱雅从进博展商变为‘投资商’,再升级为‘合伙人’,进博‘溢出效应’像滚雪球一样助力我们发展,强化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也推动我们源源不断地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安巩透露,欧莱雅已经预约第八届进博会的“入场券”。


  作为五赴进博的参展企业,骊住水科技集团以“聚‘骊’创新,共筑未来”为主题,全面展示旗下品牌的多元创新成果。骊住水科技集团大中华区领导陶江说:“进博会是创新成果的集结地,也是展品变商品的平台。希望借助进博强大的溢出带动效应,让展品从展台走向千家万户。”


  中国经济网记者在消费展区看到,以“释放玩乐超能力”为主题的乐高展台吸引了很多参观者。据悉,自首届进博会以来,乐高集团已累计首发24款新产品,涵盖多个主题系列。这些在进博会上首次亮相的新品,凭借进博会的强大影响力和溢出效应,顺利完成了从展品到热销商品的转换。


  在本届进博会上,美乐家推出了2款全球首发新品。美乐家中国区总裁许玮介绍,这些新品都是为中国市场独家定制的。在许玮看来,进博会汇聚了全球最优质的企业,进一步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并极大推动了各要素的创新和进步。


  作为汇集众多国际知名品牌的电商平台,唯品会连年参与进博会,并积极推动“商品”变“爆品”。唯品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唯品会将积极开展商务洽谈,进一步简化平台入驻流程,为国际知名品牌开设绿色通道,提供极速入驻等便捷服务。


  “自2018年参加首届进博会,有了‘进博认证’之后,Mootaa(茉汰)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各类分销渠道得以迅速打通,进驻平台的流程和时间也大大缩短。”谈到参加进博会的经历,Mootaa(茉汰)大中华区总裁周俊言语之间满满的获得感。


  今年是米其林第四次奔赴“进博之约”,同时也是米其林在华35周年。米其林大中华及蒙古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叶菲说,在这个过程中,米其林经历了很多奇遇,不仅包括诸多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也包括为人们带来改变生活的非凡体验。“在今年的进博平台上,米其林期望与各方伙伴建立更深的连结,创造更多新奇遇。”


  进博会连年举办,“进博效应”持续放大,影响越来越深远。进博会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不仅要年年办下去,而且要办出水平、办出成效、越办越好。我们期待,通过越办越好的进博会,“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进博故事”再续新篇。(记者 马常艳 杨秀峰 王跃跃)


  转自:中国经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