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持续平稳恢复 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4-01





前2个月,全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


工业经济持续平稳恢复


  

  国家统计局3月27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40.6亿元,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多位专家表示,1—2月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制造业再迎“开门红”。展望下一阶段,预计工业企业利润仍有向好基础,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


  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


  “1—2月份,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地显效,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说。


  具体来看,有以下特点:


  ——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0.2%,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2.3%转为正增长。分月看,规上工业企业当月利润自上年8月份以来同比持续增长,今年1—2月份延续恢复向好态势,工业企业效益起步平稳。


  ——工业企业营收明显改善。随着市场需求持续恢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工业企业营收增长明显加快。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5%,高于上年全年营收增速3.4个百分点,企业营收回升态势明显,为利润增长创造有利条件。


  ——超七成行业利润增长,制造业、电气水业增长较快。1—2月份,在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增长面为70.7%,比上年全年扩大4.8个百分点。分门类看,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利润分别增长17.4%、63.1%,均实现两位数增长;采矿业利润下降21.1%。


  “1至2月,我国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恢复,利润和其他相关指标大多由负转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这些变化是十分积极的,与我国经济整体恢复的态势,特别是与工业经济恢复的态势相一致。”


  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1—2月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利润明显回升。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装备制造业利润增长持续加快。”于卫宁介绍,1—2月份,装备制造业利润同比增长28.9%,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24.8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利润增长6.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65.9%,是贡献最大的行业板块。


  分行业看,电子行业利润增长2.11倍,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运输设备、汽车、金属制品行业分别增长90.1%、50.1%、27.8%。“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高技术制造业利润实现快速增长。”于卫宁介绍,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8.3%转为增长27.9%,增速高于规上工业平均水平17.7个百分点。其中,智能消费设备行业利润增长1.13倍,锂离子电池行业利润增长66.3%,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由上年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39.7亿元。


  此外,消费需求恢复明显。1—2月,消费品制造业利润持续恢复,多数行业利润实现增长。


  “受益于国内外需求改善,叠加春节假期有力带动,消费需求平稳恢复,消费品制造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于卫宁介绍,1—2月,消费品制造业利润由上年全年下降1.1%转为同比增长12.9%,在13个消费品制造大类行业中,有11个行业利润增长,其中,造纸、家具、纺织、文教工美行业利润分别增长3.37倍、1.98倍、51.1%、50.4%;食品、酒饮料茶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5.8%、14.2%。


  企业活力不断增强


  “总体看,1—2月份规上工业企业利润较快增长,起步平稳。”于卫宁说,“主要经济类型、不同规模企业利润均实现增长。”


  随着工业经济持续平稳恢复,各类经营主体、不同规模企业活力不断增强。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同比增长0.5%,私营企业利润增长1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利润增长31.2%;大、中、小型企业利润分别增长8.0%、6.0%、18.9%。


  如何看待未来一段时间工业企业利润走势?


  张立群认为,结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回升、产成品存货增速持续上升来看,企业目前处于主动补库存阶段。“出口明显改善,扩投资、促消费政策带动下内需逐步改善,企业主动补库存信心有所恢复。”张立群说,工业企业利润仍有向好基础,未来一段时间工业企业利润有望继续保持正增长。


  东吴证券分析师陶川说,从2月制造业PMI表现强于春节效应下的季节性、到制造业投资增速成功反超基建投资增速,积极的信号正在密集释放。


  于卫宁表示,下阶段,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巩固增强回升向好态势,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记者 孔德晨)


  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