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这是5日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设置的2024年就业预期目标。
城镇新增就业规模从去年“1200万人左右”调整为今年“1200万人以上”,提出了更积极的就业目标,传递出更大力度稳就业、强信心的信号。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为什么今年的目标这样设定?
“这体现了对民生的高度关切,也是基于现实考量。”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表示,在2024年经济运行风险挑战增多、重点人群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必须把解决群众就业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体现出就业优先的政策导向。
今年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继续保持高位,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再创新高、超过1170万人,同时还有大量农民工需要解决就业问题。因此,稳住就业大盘十分关键。
这个目标能完成吗?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这正是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等方面的需要。
“从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联带动效应看,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可以带动200多万人就业。”莫荣委员说,经过这几年经济结构调整、尤其是服务业加快发展,再加上各级政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经济社会发展对就业的带动力稳步增强。
回看就业目标完成情况,过去3年,我国每年完成城镇新增就业均超过1200万人。2023年,GDP增长5.2%,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继续增加,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达到3397万人。
2024年就业目标如何实现?
——首先,要强化就业优先导向。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其次,要突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计划报告提出,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拓宽就业增长点。实施好促进青年就业三年行动。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政策性岗位招聘(录)安排。
按照预算报告,2024年,中央财政拟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亿元,重点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就业创业。
——另外,要加强供需匹配、拓宽就业空间。
计划报告提出,加强零工市场建设,多渠道促进灵活就业。加快调整高校学科专业布局结构,促进高校学科专业设置与人才实际需求更加匹配,开展百万青年职业技能培训。 (新华社记者 姜琳)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