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班列提质增效动力足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10-14





  “钢铁驼队”满载货物,将亚欧大陆上的200余个城市紧密相连。从装卸、编组、发运、调度到最后的过境通关,飞驰的列车背后,各环节安全运输如何保障?海陆通道如何衔接?如何高效驶出国门?在中欧班列开行10周年之际,记者沿中欧班列东线出发,进行调研采访。


  全面“体检”精准调度


  9月17日上午,在郑州北站编组场的郑州北车辆段中欧班列(郑州)整备作业场内,敲击车辆配件的声音叮叮当当、此起彼伏。刚刚结束一列中欧班列整备工作的作业组工长王建新收好检车锤和检车灯,走到记者身边。


  “中欧班列大多采用的是集装箱平板车,为保证长距离安全运输,装货前要进行车辆整备作业,即对车辆进行全面‘体检’,确保班列安全抵达。”王建新介绍,从郑州发出的中欧班列在到达国境口岸前,除更换机车外,车辆不再解编,运行里程达7000多公里,运行速度达每小时120公里,沿途温差超过30摄氏度,对运输安全性要求很高。


  每一列从郑州始发的中欧班列,都需要整备师对上百处部件进行细致检查,平均一次整备作业需要弯腰280多次,在车底下钻爬超200次,行走近10公里,耗时超4小时。其中,车轮是列车安全行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同时也是易受磨损的车辆部件。如果发现车轮踏面有圆周磨耗、剥离、缺损等故障,整备师将借助专业车辆检测器进行测量,若检测超出车轮限度,这辆车将不能再作为中欧班列(郑州)用车。


  郑州北站位于京广、陇海两条铁路主干线的交会处,主要担负京广、陇海两大铁路干线4个方向货物列车的到达、解体、编组、出发作业,既是贯通我国华北、西北、西南、华东和华南的“路网心脏”,也承担着上万辆中欧班列的调度指挥任务。自郑州首趟中欧班列开行以来,郑州北编组站负责集结车底工作,为班列的车底进行集结、整备,保障中欧班列准时装载、安全驶出。


  郑州北车站调度车间三班值班站长聂佩哲告诉记者,由于中欧班列固定车次和固定线路,对车底要求严格,调度人员要根据列检人员选扣车信息,编制科学合理的解体计划,尽量安排勾数少、性能好的空车底,提高整体解编效率,做到每一个环节“零差错”。在车底不足时,要通过准确调度、预留股道来集结空车底,确保中欧班列能够安全及时地装车开行。


  海铁衔接高效畅通


  走进天津港太平洋国际集装箱码头,海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场站内却是一片火热。


  在天津港物捷三堆场,一边是正待满载的中欧班列,一边是整装待发的集装箱,3台正面吊起重机缓缓将满载货物的集装箱吊装至货运专列。与此同时,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天津货运中心新港营业部综合服务大厅内,营业部经理孙凯正和同事们仔细核验着另一批中欧班列货票。


  天津港处于共建“一带一路”的海陆交汇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东部起点,不仅是京津冀地区的海上门户,也是国内距离二连浩特、阿拉山口等中欧班列主要过境口岸站最近的港口,在运输距离和时效上具有明显优势。在铁路、海关、港口的协同作业下,天津港中欧班列实现了班列货物从到达到装卸、编解、查验再到发运的各环节无缝高效作业。


  孙凯介绍,新港营业部担负着天津港内全部中欧班列的开行组织工作,依托天津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通过海运抵达天津港的货物搭乘中欧班列运往蒙古、俄罗斯等多个国家,畅通了国际国内物流通道。


  海铁联运是当前我国多式联运最重要的集装箱物流形式之一,天津港是国内最早开展海铁联运的沿海港口之一。为保障中欧班列运输通畅,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优化提升服务政策,实现从海运到铁运换装“零延时”。


  在通关上,为进一步提高海铁衔接效率,天津海关创新实施了“港场直通”物流改革,中欧班列承运的过境货物可实施“船边直提”作业,使中欧班列自卸船至运达铁路堆场的时间由之前的2天至3天压缩至最短3小时以内,发运效率大大提升。


  “自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相关部门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构建起‘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合作架构。”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物流管理中心多式联运经理李巍表示,在服务新亚欧大陆桥、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等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上,天津港将继续发挥航运丝路纽带作用,服务保障海上运输大通道安全畅通。


  口岸扩能提效升级


  从满洲里市区向西行进8公里,来到中俄铁路连接点,国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每天平均有13列中欧班列从这里驶向欧洲。


  作为全国最大陆路口岸站,满洲里车站设有1个中间站、5个行车场、2个编组场、8个换装场,配备11台调车机,门吊、桥吊、叉车、正面吊等各类机械设备184台整装作业。截至8月底,经由满洲里铁路口岸进出境的中欧班列累计通行总量达24316列、231万标箱,口岸年通行量约占全国总量的三成。


  “随着货场扩能改造工程顺利完工,如今货车车号实现自动识别、秒级录入,货场国际联运列车日换装量由过去的420标箱提升到840标箱,国际联运更加高效便捷。”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满洲里站站长郑加清介绍,为提升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综合保障能力,车站创新国际联运“宽轨出重”交车新模式,常态化组织“三列并两列”集并运输,将全程运行时间从24天压缩至最短15天。与此同时,满洲里铁路口岸在全国率先投用95306“数字口岸”,实现口岸“无纸化通关”,把从申报到海关放行的时间由原来的半天左右缩短至30分钟以内,最快仅需几分钟。


  目前,中欧班列在国内已形成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等口岸出境的西、中、东3条运输主通道。在中欧班列开行量逐年增长的背景下,各个口岸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设备提档升级。


  二连浩特作为中欧班列中通道的重要口岸,通过新建宽轨、准轨换装线及套线,硬化换装场地,优化了装卸作业组织,增加了地存能力;同时,延长宽轨场牵出线,提升机车解编效率。如今,二连浩特口岸宽轨接入能力已由之前的平均每天7.5列增加至14.4列,准轨交出由平均每日2.8列增加至7.1列,口岸站宽准轨日均交接能力实现翻番。


  “口岸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是影响货畅其流的重要因素。”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货运部副主任左光涛表示,下一步将通过采用集装箱智能生产系统、改造换装场地、增加正面吊等措施补强换装能力;同时,通过升级和谐型调车机车、增设列车行车设备、增加铁路线路等方式提升站场能力,提高口岸通关能力和便利化程度,助力中欧班列运行持续提质增效。(记者 纪文慧 周琳)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