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进入“降价时代”?市场未来应如何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7-23





  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7月10日,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60.52元/公斤,比1月份均价80.41元/公斤降低不少。


  观点认为,当前牛肉价格持续下跌,既受国内消费增长放缓、国外进口牛肉增加的影响,也受肉牛产量持续增加及奶业等相关产业的影响。既有季节性、周期性因素,也有来自供需端的结构性因素。


  再迎新低,牛肉价格接连下跌


  记者在北京市零售超市看到,在肉类货架上,牛肉被摆在了靠前的位置。据经营者透露,牛肉价格在近期有所下降。“价格的确有明显下跌。本周我们店内最便宜的牛肉是98元/公斤,以前大约在130元/公斤左右。”


  牛肉价格成为了肉类小摊的促销口号。“牛腩、牛霖、牛上脑24.8元1斤!”刚走进北京社区便民生活超市,就听到大喇叭广播着最新低价,吸引着一众消费者前来购买。北京市民田杰直奔牛肉冷柜,挑选了几盒肉质新鲜的牛肉产品,让店员称重标价后直接带走。


  在牛肉冷柜旁,张贴了很多牛肉促销海报,上面红底白边的“今日特价”标识异常引人注目。根据促销信息,鲜牛肉29.9元/斤,冷冻牛腱子49.9元/公斤,冷冻牛腩块39.9元/公斤,切肥牛片74.9元/公斤,鲜切牛腹肉49.8元/斤,鲜切眼肉49.8元/斤,筋头巴脑69.9元/公斤。


  除此之外,线上平台上,牛肉价格也十分亲民。记者在盒马生鲜、多点等APP平台上看到,牛腩块40元/公斤,牛腿肉85元/公斤,200克的牛排促销价为35元。


  与此同时,一些鲜牛肉火锅店铺也在开展促销活动,不仅发放满200减50、满299减100等优惠券,而且原价89.9元的原切牛尾限时促销价为69.9元,消费者甚至花0.01元就能抢每日限量限时秒杀的鲜牛肉片、半筋半肉、梅干菜牛肉饼等产品。


  据媒体报道,受此次牛肉价格下滑周期影响,一些养殖户开始缩减数量,待出栏牛数目从500~600头,降低到300~400头。部分养殖户在2022年年初的销售单价约为18~19元/斤,最近已经降到12~13元/斤,体重不达标的牛售价更低。


  原因之一:供需关系发生变化


  “2022年,牛肉价格最高,一头牛能赚到5000元,现在的话,养一头牛可能要赔3000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区域与产业经济研究部处长、正高级经济师张秀青对记者表示,前几年,消费需求十分旺盛,牛肉价格很高,养殖户的积极性也非常高,不断地进行补栏。“当时甚至很多人认为,国内牛肉供需缺口大,肉牛养殖是一个稳赚不赔的行业。”


  但疫情过后,市场供需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需求端,近两年国内牛肉消费增速放缓。这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有宏观经济面的因素,也有肉牛供给端以及前期过热投资等变化带来的影响。”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市场预警团队牛羊肉首席分析师朱聪对记者表示,从宏观供应层面看,此次牛肉价格下滑,是因为牛肉供需由偏紧转向宽松。“牛肉产量和进口量保持增加,但消费增速有所放缓。”


  “疫情期间,我国肉牛存栏量不断攀高,一头牛的培育期约为一年半至两年,2023年正好是出栏较为集中的时间。”张秀青表示,“但与此同时,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人们的消费能力不及疫情之前的水平。”


  此外,疫情防控期间,很多地方物流处于停缓状态,导致许多进口牛肉没能及时进入市场。“2022年上半年冷藏的牛肉已经临期(通常冷冻牛肉储存期为18个月左右),贸易商不惜亏本抛货,加速市场价格下行。”张秀青说。


  朱聪表示,目前行业消费端需求低于供给侧增长,供需态势为供略大于求,所以牛肉价格呈现下跌的态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同样对记者表示,目前,我国宏观经济、居民预期收入以及失业率等相关指标均处于疫情之后的恢复期。在这个背景之下,农产品受到的冲击是最明显的,除了牛肉之外,今年西瓜、荔枝等农副产品的价格也处于下滑状态。“在市场需求不变或者轻微萎缩的时候,高价格农产品往往会受到冲击。”胡冰川说。


  原因之二:奶类市场影响价格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牛奶产量自2017年开始持续走高,2023年达到4196.65万吨,同比增长6.74%。与居高不下的产能相对应的,是跌跌不休的原奶价格,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国内原奶收购价格已经同比连跌27个月,为2010年以来最长一次。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李胜利表示,由于牛奶原奶收购价持续下跌,奶价和成本出现了国家奶牛体系有记录以来的首次倒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居民人均奶类消费量近10年持平,在人口红利褪去的当下,这意味着国内市场整体的奶类消费需求增长动力难言充足。


  贝恩和凯度发布的2024年一季度中国购物者报告则显示,综合全域市场,酸奶和奶酪都属于连续三年销售额出现下滑的品类。


  李胜利表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去产能每天压缩了近4500吨原奶,去产能预计仍将持续一段时间。谈及行业现状,李胜利建议,2024年适当压缩奶牛产能,增加淘汰成母牛约30万头,每天减少8000吨奶才能大幅缓解产能过剩。


  “近期,奶类消费市场表现不是很好,再加上奶牛养殖效率提高后,养殖户选择淘汰一部分奶牛,这部分牛肉产量也会进入食品肉食市场。”张秀青说。


  “由于牛奶价格走势不是很好,奶牛养殖户的效益下降,饲养时间越长,可能意味着亏本越多,在奶牛卖不到好价格时,资金压力下,养殖户只能将奶牛当作肉牛进行屠宰。”朱聪表示,这部分牛肉进入市场,也给供应带来较大的压力。


  原因之三:养殖方式须升级


  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推进肉牛产业适度规模化,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从根本上讲,中国肉牛产业的养殖效率依旧有待提高。


  张秀青表示,与国外相比,我国肉牛产业养殖方式有待升级。“像巴西、阿根廷,他们草原资源丰富,饲养成本低。但我国大多数是谷物饲料饲养,成本非常高。”张秀青认为,养殖成本高的另一个原因是养殖规模化水平较低。“据2022年数据,9头牛以下的规模养殖户数量占总数的90%以上,小规模养殖户占比过高对肉牛产业的科学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形成挑战。”


  胡冰川同样表示,中国大多数养殖户选择舍饲圈养,因为中国的草饲畜牧业只在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等地,受到天然资源限制,我国肉牛很难长期放牧饲养。


  “中国草场载畜量相对有限,即便是在传统牧区,秋冬季也需要补饲。”胡冰川表示,巴西草饲畜牧业发展很好,因为草场成本非常低,所以畜牧业成本也非常低。“中国饲畜牧业饲料成本占比高达70%,再加上粮食价格高,导致饲料价格比海外贵30%左右。肉牛养殖本身的饲料报酬不高,因此饲料成本向下游传导也影响了牛肉价格。在这种养殖模式下,跟海外比,我们肉类成本自然非常高。”


  此外,胡冰川认为,中国肉牛市场也存在品种改良和差异化市场竞争的问题。“像日本、韩国的牛肉非常有名,他们选择自己生产高价值的肉牛,低价值的牛肉全部依靠进口。中国的养牛业发展多年,在肉牛品种方面,我认为改良非常有限,本土牛肉肉质、品种的改良,还需要多跟国外学习。”


  胡冰川建议,中国畜牧业的发展模式需要转变,用新质生产力来牵引肉牛行业高质量发展,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


  “这次价格下跌,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低迷的市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养殖业的提质增效。”张秀青表示。


  市场未来应如何发展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出台《关于稳定肉牛生产发展的通知》(后简称《通知》),从落实落细各项支持政策、多措并举保障饲草料供给、加大疫病防控力度、强化质量安全监管、加强生产监测预警和指导服务五个方面为肉牛养殖户和养殖行业提供支持。


  “这些政策对行业发展具有指导性意义。”朱聪表示,目前行业处于调整阶段,尤其对一些小的养殖场来说,压力可能会比较大。因此,一定的政策支持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的应有之举。


  朱聪建议政府多从渠道上下功夫。“传统消费方式可能没有以前兴旺,但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很快,我认为可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特别是一些网络平台,要对一些优质品牌和产品加大宣传力度,提供一些消费便利。”朱聪建议,电子商务平台可以多进行促销活动,政府也可以多搭建合作平台,促进产销两地合作,拉近本地品牌与消费地区的距离,让更多的餐饮企业、加工企业跟牛肉养殖的企业紧密联系起来,促进牛肉的销售和消费增长。


  张秀青建议坚持市场导向,以扶持重点养殖场(户)为抓手,完善政策支持保障体系,不搞强刺激,以防干预过度造成“牛周期”。通过政策扶持和引导资金投入,鼓励牛肉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能力。


  张秀青鼓励企业要想方设法降本增效,她认为只有做到了降本增效,才能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中取得好的成绩,并以此生存下去。“因为中国的养殖成本太高了,如果不能够节约成本,提高养殖效率,就不能从根本上提升产业竞争力。”


  在稳市场、增信心方面,胡冰川从三个维度提出建议。第一个维度是公共政策,胡冰川建议在紧张关头或者在有限财政预算条件下,出台一些救济市场的辅助政策,发挥杠杆作用,引导金融信贷等一些信贷展期,给整个行业创造长期机会,增加市场出清时间窗口。第二个维度,建议企业以及养殖生产者要有魄力尽快做决策,例如“养不养”“养多少”等决定。第三个维度,建议进一步扩大牛肉消费市场,促进消费终端尽快吸收现有存量。


  “但是,从国家大局来说,挡得了一时,挡不了一世。”胡冰川表示,行业发展还是要重视研发,包括品种改良。疫情以前,中国肉牛产业整体消费增长比较快,然而需要承认的是,我国牛肉在消费结构里面占比相对比较小,老百姓主要是吃猪肉。近些年,牛肉等高端肉类的消费印象已经树立起来了。“在这种背景下,行业肯定要主动结合市场发展趋势,不断加大研发力度。目前,我们很多肉牛品种都是以前从欧美引进的,这些品种目前还在自繁自养,需要加强品种创新。这方面的工作,我认为还是要做的,例如引种以及科学研究。”胡冰川说。(记者 顾鸿儒)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