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发布第三份免罚清单,即《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免罚清单凸显了企业营造包容审慎监管环境的制度价值,其核心是行政处罚裁量中‘不予处罚情形’的具体化、明确化。在行政执法领域,精细划分轻微违法行为,对市场主体依法不予处罚,是对精细化管理要求的积极回应和有益实践。”上海市司法局局长陆卫东说。
2019年3月,上海发布全国首个跨领域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规定了34项种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情形,成为惠及中小企业发展的“及时雨”。
2018年11月,杨浦区某医疗科技公司因在官网不当使用广告语被立案调查。虽然是首次违法、情节轻微且积极配合调查并及时改正,但按规定需罚款“二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当时适逢首份免罚清单出台,遂免于处罚。
今年以来,面对疫情,不少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和《生态环境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罚清单》的相继面世,极大保障了企业复工复产。
据了解,三份清单内容覆盖市场监管、消防、文化市场及生态环境4个执法领域,涉及广告、合同、食品安全、产品质量、消防、艺术品经营、娱乐场所、出版、旅游、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二十余个类别,共计61项免罚事项。
据悉,截至4月底,上海市行政执法单位共适用“免罚清单”不予处罚906件案件,900余家市场主体因此受益,减轻了中小企业的负担,保护了上市公司的商誉,避免了后续负面连锁反应。
除了给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之外,免罚清单也提高了执法效能。以前,因为裁量基准太笼统,导致执法人员不敢轻易“免罚”,导致行政处罚法有关不予处罚的规定沦为“休眠条款”。
“免罚清单”的提档升级,减少了行政执法人员的困惑,依法行政有了制度保障。不少基层执法单位反映,实施免罚清单后,在执法过程中感受到企业的理解支持多了、抵触少了,逐步显现出良性政企互动趋势,形成了良性循环。
据悉,上海城管、民防等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各自领域的免罚清单,并适时推出。
“在免罚清单已经写入上海地方立法的情况下,下一步,市司法局将持续联合相关市级主管部门,不断拓展、优化本市免罚清单,将更多的免罚事项明确下来、公布出来,形成梯队,形成态势。”陆卫东说。
转自:法制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