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打破专利量多质低尴尬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12-25





  最近几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海东硬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静在申请商标时发现,起个好名字越来越难,但凡能想到的好词都已经被注册,这让她感到非常苦恼。


  “现在申请商标时动辄就是几十个几百个,有些甚至是恶意申请,不少商标因此成为‘沉睡的资产’。该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商标?”程静说出了自己的困惑。


  “您说的这个现象,确实是当前商标管理中面临的最大问题。下一步,我们将严厉打击囤积和抢注商标的恶意行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副局长崔守东回应说。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近日走访国家知识产权局,部分委员、提案者代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同志座谈。上述对话的场景,正是此次座谈会上的一个片段。


  会上,多位政协委员和提案者代表认为,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取得明显进步的同时,维权成本高获赔收益低、应用技术与市场之间存在鸿沟、专利量多质低等问题依然突出。


  “正如委员们所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有待提高,对此,不仅要对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修改,还要在严格执法、人才培养等多个环节发力,从而更好地推动知识产权工作的开展。”多位国家知识产权局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回应时表达了这样的观点。


  专利法有望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


  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提案委员会副主任黄荣指出,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处在一个易发多发的阶段,呈现出举证难、认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效果弱的特点。


  “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专利法修正案草案,解决了处罚力度弱的不足。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引入,有利于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两难一长一低一弱’的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化回应说。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贾楠介绍说,国家统计局每年都会召开多场座谈会来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当下,小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和融资贵,大企业则呼吁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贾楠认为,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我国目前主要存在“一高一低一长一短”的问题,即维权成本高、侵权赔偿低、诉讼周期长、获益时间短的问题。企业经常是赢了合同,输了市场。


  “专利侵权诉讼有时候要花上2年到4年的时间,而在耗费了巨大的精力之后,企业最后获得的赔偿有时候只有几十元,这还不够打车的成本。这对企业投资研发的信心打击非常大。因此,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刻不容缓。”贾楠说。


  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司司长张志成在回应时介绍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国家知识产权局等38个部门和单位近日联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决定对知识产权(专利)领域严重失信主体开展联合惩戒。


  张志成认为,这一措施对于知识产权(专利)领域的不良行为具有很强的威慑力,有利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信用体系建设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严格法律规定。例如,商标法已经引入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此次专利法草案也同样引入了这一制度,并完善了行政执法等内容,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最大的制度保障。此外,我们还积极推动多元共治,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保护有机互补、有机衔接的机制,形成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力。”张志成说。


  应用技术与市场之间有鸿沟


  长期以来,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这一问题成为多位委员关注的焦点。


  “我国的知识产权申请量每年都有着大幅增长,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已经跻身世界前三。我想知道,与美国相比,我们的专利转化率还有多大差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蛋白质与多肽药物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阎锡蕴问。


  程静认为,技术成果转化才是市场的原动力,然而,我国现在很多的应用技术与市场之间仍然存在鸿沟,如何在应用技术与市场之间形成一个转化机制,对于成果转化至关重要,“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于庞大的发明专利库、实用新型专利库、外观专利库,在市场转化上有什么机制和策略?”


  在回应委员们的上述提问时,国家知识产权局运用促进司综合业务处处长李昶指出,知识产权的运用促进情况通过两个指标来衡量,即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和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


  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有效发明专利实施率是52.6%,有效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是36.2%,历年数据相对比较稳定。


  据李昶介绍,知识产权运用促进主要围绕“建机制、建品牌、促产业”开展工作:建立知识产权权益分配的机制,把知识产权所有权、收益权、处置权进行“三权”改革,从权属角度来激发创新活力;依托国家知识产权运营平台,与相关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围绕产业经营资本,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产业运用,以此来释放市场活力;通过知识产权来配置创新资源的作用,引导产业高端发展。


  专利量多质低问题亟待改变


  多位委员在座谈会上提出,专利量多质低的问题,亟待改变。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委员会驻会副主任陈因认为,专利量多质低的现象,与各级政府的引导有一定关系,“一些地方过于重视专利数量,奖励、补贴资金甚至高于专利申请资金,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专利数量的虚高,违背了专利申请的初衷。此外,还有一些专门为了申请职称而申请的专利,质量也很堪忧”。


  “地方政府对专利数量的重视超过了对质量的重视,一些地方政府还把专利数量作为奖励依据。”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委员、山东省东营市副市长冯艺东同样注意到了这一问题。


  对于委员们的观点,贺化非常认可,他在回应时说,经过相应调整,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没有以数量排名的评价,但地方的调整确实还存在一个过程。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郑慧芬回应说,为提高审查质量,他们在2017年修订了规范申请质量的文件,并建立了“双监督双评价”工作机制。


  所谓“双监督”,指的是内部聘请质量监督员,外部设立公众投诉平台和客户服务中心;而“双评价”则是指,局内由质量评价员作出评价、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委托第三方对局审查工作作出评价。


  “数据显示,今年投诉平台上的投诉比去年降低了40%。”郑慧芬说。


  委员们指出,商标的数量泛滥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程静在工作中发现,有人经常一次就申请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商标,几乎所有的好词都已经被占用,究其原因,在于商标申请费太便宜,因此导致闲置商标资源的现象十分突出。


  崔守东介绍说,今年前10月的商标申请量已经达到601万,申请量增长很快,其中确实存在大量囤积和恶意注册的问题。


  崔守东在回应时说,商标局始终注重平衡效率和质量的关系,下一步,除了要继续遏制、打击囤积和抢注问题,还要加快“撤三”(撤销连续三年停止使用的注册商标)的力度和时间。


  76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


  对于知识产权领域高端人才稀缺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知识产权局局长谢商华感到十分苦恼。


  “有一次,我到一个上市公司调研。他们对我说,现在公司产品出口量激增,知识产权方面的纠纷也随之多了起来,但却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来应对这一问题。雪上加霜的是,除了‘招不来’,‘留不住’的问题同样突出,由于评价体系不科学,很多人因为工资职称上不去,纷纷选择转行离开。”谢商华说。


  谢商华在讲完事例之后指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行政和司法层面上的保护,而是多方面多环节的保护,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相应的人才,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王宇指出,我国专利申请量已居世界第一,接下来应注重由数量向质量转化,而这一过程的完成,有赖于知识产权创造者素质的提升。


  “2008年发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要将知识产权教育纳入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这十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教育发展状况如何?如何通过这种基础的教育,进一步提升我国科技人员利用知识产权的能力?”王宇提问。


  对此,国家知识产权局人事司副司长岳宗全回应称,目前,已经有76所高校开设了知识产权本科专业,同时还依托培训基地培养了近千人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制定了《全国知识产权教育培训指导纲要》,指导高校学科体系建设,对高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的数量增至26家,各培训基地围绕知识产权运营、专利质量提升等主题开展培训,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300余期,培训3万人次。


  “今年,局党组把探索知识产权专业学位建设列入了党组重点工作,希望以此为突破点,推动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下一步,将在课题研究基础上,向相关部委申请增设知识产权职称系列专业。”岳宗全说。


  今年对提案采纳率为85%


  今年是重新组建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作为承办单位第一次办理提案。为了确保办理质量和效率,国家知识产权局专门制定了《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手册》,对建议提案交办程序、建议提案办理局内分工、建议提案办理流程和要求等内容作出了细致的说明。


  目前,答复工作已全部按期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廖涛在座谈会上介绍说,国家知识产权局办理的委员提案共63件,对提案完全或基本采纳率为85%。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认为,全国政协委员的提案有力地推动了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有的直接写入了有关文件和规划,很多相关文件制定时也充分考虑了委员意见建议。


  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朱晓进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大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提案》作为内部重点提案,邀请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理事、专家学者以及全国政协提案办有关同志开展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送阅有关部门,对《“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方案》的出台起到了促进作用。


  带队走访的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支树平认为,此次走访为提案者代表和承办单位搭建了沟通交流平台,提办双方充分互动交流,是通过民主协商凝聚智慧、增进共识的生动体现。


  支树平指出,提案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载体,提案监督是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重要形式,政协走访提案承接单位很有必要。“通过今天的走访来看,国家知识产权局对提案办理非常重视,将提案办理和贯彻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紧密结合,积极吸纳提案意见建议,推动解决部门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进一步推动加强了知识产权工作。”(蒲晓磊)


  原标题:拿什么打破专利量多质低尴尬


  转自:法制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性能提升、服务扩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建成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