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厕所革命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13





  农村厕所革命本质上是一种倒逼机制下的生活方式革命,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有力抓手。进入新时代以来,全国各地在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进程中不断积累新经验、探索新思路、创新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合国情、具有特色的发展路子。


  当前,农村厕所革命遇到的瓶颈主要在供给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农村厕所革命,要在供给侧上下功夫,着力解决供给什么样的农村厕所产品、由谁供给农村厕所产品以及如何供给农村厕所产品等问题,不断夯实农村厕所革命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人居环境的需求。


  在农村厕所产品供给“源”上发力。完善企业平等参与和市场准入的公平机制,通过税收、信贷等调节手段,建立并完善具有正向导向功能的激励体系,拓展厕所产业链条、创新厕所产业业态,引导各类企业积极投身农村厕所革命,切实发挥市场在农村厕所产品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并改善政府购买农村厕所产品的实现形式,以“项目制”方式为重要抓手,搭建农村厕所革命社会化推进平台,引导相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建、捐助和维护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厕所改造和建设。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优势和乡村能人的带动作用,盘活农村信用资源和合作资源,按照共建共享原则完善农村厕所革命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创新“合作社+”等农村厕所产品内生供给模式,优化农村厕所产品供给格局。继续改进农村厕所产品供给主体结构,着力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厕所产品供给体系,切实增加有效供给。


  在农村厕所产品供给“量”上发力。一是盘活“存量”,加快农村厕所改造。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虽然已达到八成,但能够实现无害化处理的只占六成,约有两成的厕所需要改造。对此,要做好农村厕所改造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明确厕所改造的技术标准和作业流程,完善厕所改造工程验收、监督、检查和考评机制,推进厕所改造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在“增量”扩容上下功夫,推进农村厕所全域覆盖。目前,约有两成的“增量”缺口,主要分布在老少边穷地区,实施难度上呈现出边际递增趋势。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和统筹力度,稳定资金供给渠道和保障,打好组织、资本和技术的组合拳,解决农村厕所革命“最后一公里”难题。


  在农村厕所产品供给“质”上发力。一是牢牢抓住厕所产品预期使用寿命,特别是经济使用寿命指标,并将其作为厕所产品选择的硬性约束条件,严把厕所产品质量关,提高厕所产品性价比,让老百姓用上实用、耐用、好用的厕所产品。二是紧紧把握农村厕所产品的生态定位,注重其生物技术处理和废物再利用功能以及转化能力和效果,推广和使用生态环保、低碳卫生、循环绿色的现代化厕所。三是着力提升农村厕所产品的科技和信息含量,推广使用智能化、节能化、科技化的厕所产品,着力解决农村厕改的技术和成本瓶颈问题。把好农村厕所产品的准入门槛,绝不能把农村作为淘汰落后、粗放、低质厕所产品的“倾销地”,在农村厕所改造中大搞短期化、重复式、低水平、形象化工程。


  在农村厕所产品供给机制上发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要强化组织、人员、财务、项目、规划、督查、验收等全流程的统筹与协调,形成机制合力,打通关键节点、重点领域和上下层级之间的“中阻梗”,推动运行机制、保障机制、反馈机制等有效衔接,使农村厕所革命在目标规划轨道上有条不紊地推进。要合理选择改厕模式,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较小的村庄,相关政策和专项基金应适当倾斜,优先改造、建设绿色节能的厕所。其他地区要综合考虑群众接受、经济能力、维护使用等因素,因地制宜选择推进厕所革命的模式和方式,普及不同水平的卫生厕所。在资金等不确定性变量约束下,应打破基于政绩观的目标选择偏好,突出厕所产品供给对象的公平性和普惠性,探索科学合理的供给机制,减少资源浪费和厕所产品的重复性供给。


  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把农村厕所革命纳入乡村全面振兴全过程中,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机结合,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农村厕所革命的政策支持力度,厚植农村厕所革命持续推进的物质基础,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作者:孙贺,系吉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


  原标题:以厕所革命推进乡村生态振兴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实现乡村振兴 应注入强大的内生文化动能

    实现乡村振兴 应注入强大的内生文化动能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包括村民思想观念、道德风尚、知识素养、精神品格,以及公共文化服务和乡风文明水准等在内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尤其是改变农民思想观念,乡村振兴战略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2018-03-15
  • 全国人大代表徐文光:乡村振兴要协调经济和生态关系

    “坚守生态底线,以最高的标准优化人居环境。”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衢州市委书记徐文光认为,乡村振兴的要义是,让每一个乡村成为生态宜居的好地方,实现乡村整体美,家门口都有最好的风景。
    2018-03-21
  •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乡村振兴激发新活力专家建言守住原生态和传统工艺

    “保护生态文明是水乡保护的重中之重,将鱼米之乡生活活态展示,有助于向世界更好地展现中国水乡文化,提高当地居民遗产保护的积极性,形成推动遗产保护可持续性的动力。”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阿马雷斯瓦尔·加拉表示。
    2018-03-26
  • 浙江打造新一批非遗新“空间” 助推乡村振兴

    23日,记者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现场推进会了解到,浙江将整合利用非遗资源,打造新一批集文化、体验、产业为一体的“非遗空间”,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发展。
    2018-03-26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