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劝阻参观者给朋友讲解少了点气度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8-27





  最近,北京市民路先生带朋友参观恭王府博物馆时,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结果被工作人员劝阻。馆方回应,展厅内不允许做讲解。这让路先生非常费解:“我又不是‘野导游’,只是给朋友介绍历史,为什么不行?”


  根据恭王府博物馆的说法,禁止外来讲解员讲解,是为了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以及“野导游”传播错误的历史信息。而制止路先生为朋友讲解,是因为在展厅内讲解的时候声音太大。


  有两个层面的“讲解”需要厘清。出于打击“黑导游”、维护参观秩序的目的,博物馆禁止外来营利性的讲解人员进入,有一定合理性;然而,像路先生这种朋友之间的“讲解”,本质上属于参观者之间的正常互动和交流,阻止这种交流既不合情理,更无规则依据。


  即便认为路先生的声音太大,工作人员进行提醒即可,何必阻止其向朋友介绍历史知识?声音是大是小,又该如何界定?博物馆不同于图书馆,本身就允许参观者互相交谈,难道非要做到鸦雀无声才行?


  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博物馆不允许参观者对同伴讲解,难逃利益保护之嫌。在恭王府博物馆,散客如果选择自费请博物馆内的导游讲解,收费标准是5人及以下收费200元,或者租赁讲解器,一次30元。在门票收入之外,这显然又是一块不容小觑的利益肥肉。


  在博物馆眼中,讲解是一种经营性的服务项目;但在参观者眼中,讲解是文化知识的交流与传播。是不是具备专业知识的学校教师带学生参观,也不得不降低身段,花钱请博物馆的讲解人员?


  虽说禁止外来讲解人员入馆,可以避免一些不负责任的人曲解、戏说历史,但限制过多,甚至阻止朋友之间的交流,难免误伤参观者的兴致。博物馆官方制定的讲解词往往有一个统一版本,讲解员讲什么不讲什么,很少有自由发挥的余地。而且,一些讲解员只会照本宣科,脱离既定台词就无所适从。每个游客参观的兴趣点不同,统一的讲解无法满足个性化需求。


  博物馆的权威,是否意味着绝对的准确,或者说这种“正确”究竟有多大意义?众所周知,针对一些历史典故和记载,本来就存在不同的解读方式。参观者提供的“民间讲解”,也许与博物馆讲解的内容不同、解读方法不一致,但只要能自圆其说、符合一定学术规范,那就是有价值的。


  公共博物馆是文化传承的场所。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建筑、遗迹,更是属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不能以加强管理之名,实施某种观念的垄断。如果博物馆都只有一种讲解、一种传播模式,表面上是秩序井然了,实际上却破坏了博物馆应有的“场”。每个人进了博物馆都细声细气不敢说话,只有讲解员一种声音,文化交流和传承又如何持续?


  近年来,社会上和博物馆学界对博物馆参观体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很多博物馆设置了一批互动设施,让参观者获得更多参与感。须明白的是,增强博物馆的体验性,不光体现在硬件配置上,还要在软件上下足功夫。除了提供传统的讲解服务外,满足参观者的个性诉求、为参观者互动创造条件,也属于增强博物馆体验性的范畴。


  在互联网平台上,一些博物馆、名胜古迹的“网红”讲解员脱颖而出。有的讲解员被誉为“讲解界的郭德纲”,其实,他们不仅会在讲解中抖各种包袱,还具备较深的文史知识,对展品能够提出自己的学术理解。这样的讲解员,就超越了传统上只会背台词的讲解的水平,受到了更多参观者的欢迎。


  不管是“网红”讲解员,还是参观者自发地开展“民间讲解”,都是博物馆应有的开放和多元性的体现。对此,管理方应当积极鼓励引导,而不是生硬地阻止,更不能囿于自身利益格局打小算盘。(作者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王钟的)


  原标题:博物馆劝阻参观者给朋友讲解少了点气度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360件文物国际博物馆日亮相首博 展示近20年考古成果

    文物除了承载历史信息,给观众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美好。将于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展的《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主要从1995年—2016年的历年十大考古发现中精挑细选,最终确定360件(套)文物。
    2017-05-13
  • 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

    2017年5月18日是第41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由中国博物馆协会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联合“国际丝路之绸研究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3个组织共同发起的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仪式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2017-05-18
  • 2017年非国有博物馆将纳入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日前召开第五次全体会议,部署2017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记者从会议上获悉,2017年国家将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办法。
    2017-06-05
  • 外媒称中国国博超越卢浮宫 成2016年最受欢迎博物馆

    美媒称,尽管展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展室依然十分拥挤,但收藏这幅名画的博物馆已经不再是世界上被访问最多的博物馆了。
    2017-06-29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