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出圈”,传统文化在复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10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日益成为年轻人追捧的风尚,国潮正在成为这代年轻人生活的一部分。600年的故宫成为国潮文创根据地,各文博单位纷纷“出圈”,文物雪糕打造出“舌尖上的博物馆”,考古盲盒让人人都能成为考古人,文具、服饰、日用品等国潮文创层出不穷。博物馆启动好玩的亲民模式,《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上新了·故宫》轮番上映,以崭新的形式宣传文物;《唐宫夜宴》《只此青绿》《洛神水赋》用创意古典舞切中时代的审美脉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张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汉服界声势浩大,古装摄影大行其道,景区景点内经常碰到身穿汉服的游人;年轻人最集中的游戏阵地也被国潮席卷,除了造型、布景上的中国元素,游戏更在背景音乐上下功夫,邀请非遗传承人加盟创作,追求更经典、更中国,用文化为游戏产业加分。

  在一系列文化现象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苏醒。文化自信基于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孕育出博大精深的文化积淀,这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然而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纵观历史,文化自信一定要建立在国家强大、民生繁荣的基础上。中国年轻人的文化觉醒,正以令人欣喜的方式,自然而然又浩浩荡荡地发生着。他们重新审视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文明,发现最美的景色一直就在身边。年轻人开始用新的眼光打量传统文化,发现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的魅力。国潮日益成为一种自发自觉的行为,个人、团体、企业、社会都参与进来。时代和年轻人选择了国潮,民众的文化热情被点燃,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是社会审美的共同选择,也是文化发展的趋势。

  有了文化自信作基础,文化还需要先行者,需要全民文化认知的提升。从这个角度看,非遗保护工作对民众文化自信的建立意义重大。中国非遗保护的过程正是全民文化自信逐步增强的过程。在国家政策和广大非遗工作者的努力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保护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那些曾经被漠视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重新认识和肯定。目前,我国已有国家级非遗项目3610项,加上省级、市级、县级的非遗项目,数量庞大,内容涵盖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传统文化保护氛围。可以说,非遗保护工作在全社会范围内取得的巨大成果,是催生国潮的重要力量,助燃了文化的复兴。追国风、赶国潮的年轻人是被传统文化和非遗保护理念滋养过的。在学生时代,他们的课本里有非遗知识,音乐课上有传统戏曲和民歌,展览馆中有非遗展览,剧场里有非遗演出,各大媒体有非遗报道,大学里有古琴、昆曲等非遗社团……非遗的种子在年轻人的心中悄然种下,并在不经意间生根发芽。这是几十年春风化雨的结果,是用传统文化辛勤浇灌的结果。

  如今社会的文化氛围让年轻人与传统文化不再疏离,年轻力量的加入又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传统和时代碰撞、交响,穿越历史的文化古树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中国的年轻人正用中国话语讲述着中国故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在复兴,世界将听到越来越多的中国声音。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这样为传统文化“代言”

    【学习进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文章,为您梳理解读总书记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
    2017-06-01
  • 专家:在书店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区

    哪些典籍值得读者品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品如何有效进入书店?随着读者对传统文化愈发关注,业界也在试图解决这些难题。
    2017-06-02
  • 美院毕业生不再热衷VR新技术 毕业展从传统文化找灵感

    美院毕业生不再热衷VR新技术 毕业展从传统文化找灵感

    步入6月,京城各大美院接连迎来一年一度的艺术盛会——毕业展。在这里,可以遇见未来的艺术家在青年时代的奇思妙想,也能预知接下来若干年可能出现的艺术新潮。与往年相比,曾经大热展场的VR、AR技术开始隐退,一度被视为老土...
    2017-06-09
  • 学好传统文化,才能传承大师精神

    学好传统文化,才能传承大师精神

    在继承传统文化时,这些艺术大家还强调创新。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的吴长江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李桦就开始倡导中国要发展包括石版、铜版、丝网版画在内的“三版”艺术,注重关注社会现实。
    2018-01-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