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多元化“出海”吸引世界目光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9-23





  日前闭幕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摄影作品展览上,曾在去年“惊艳全球”的三星堆考古照片《一眼三千年》再次成为焦点。

  2021年6月,三星堆遗址3号祭祀坑内,青铜大面具被提取出来,文保人员小心谨慎地抬眼望去。摄影师余嘉当即按下快门,记录下这“跨越3000多年的凝望”。

  “太美妙了!我渴望现在就能看到三星堆如何刷新我们对于人类历史的认识。”在海外社交媒体平台看到这张照片的网民“乔尔”说。

  余嘉表示,他希望拍出一个“会说话的三星堆”,让读者能从图片中感受到中华文明的灿烂。

  中国今年8月印发《“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强调将着力建设“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响力的中华文化软实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建筑、壁画、彩塑……借助网络平台和数字技术,远在东方的中国艺术作品如今令世界触手可及。

  线上“数字敦煌”项目,将不可移动的敦煌石窟变成了可移动数字资源。随后,“数字敦煌”资源库英文版上线开放,踏“云”走向世界。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所长俞天秀表示,“数字敦煌”访问用户已涉及70多个国家,访问量超过1680万次。

  在翻译了2000余首中国古诗词、出版了近30本与中国文化相关的书籍和译著的美国作家比尔·波特看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能给世界其他文明提供丰富的滋养,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

  二十四节气、黄河之水、中国结、迎客松、折柳寄情、雪花主题歌……今年2月,饱含圆融和合等中国理念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闭幕式向世界展示中国继承发扬古代文明的同时,当代文艺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也在不断丰富。

  7个月后的9月1日至15日,始创于1987年的中国艺术节在京津冀三地联合举办,成为世界了解当代中国文化的重要窗口。

  中南大学当代东方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卢雨认为,当代中国的文艺作品,正在以中国特有的艺术语言,更为深刻地阐释着人类所共同关心的议题。

  深耕戏剧行业多年的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副团长王勇对此感触颇深,就在几年前,由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排演的《寻找海力布》曾在儿童戏剧界的“奥林匹克盛会”——国际儿童青少年戏剧协会艺术大会上获得了来自大洋彼岸的广泛赞誉。

  “这部儿童剧中,为了拯救草原,小英雄海力布不惜牺牲自己变成了石头。故事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正是其突破国界,圈粉世界的关键所在。”王勇说。

  借助形式各样的平台,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鸣。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文化产品进出口额1558.1亿美元、增长43.4%。其中,网络文学、网络视听等领域出口高速发展,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不断走俏,一系列精品文化内容成为中国文化“出海”先锋。

  在互联网上观看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音乐剧《在远方》的外国网民“伊丽莎白”对演唱者、中国蒙古族歌手阿云嘎喜爱有加。

  她留言表示:“阿云嘎的声音平静而有力,中国音乐再次为世界贡献了艺术精品。”(李鲲、郭方达、周润健)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