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
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陕西安塞,南沟村户户通光纤,云端认养,网上直销,锄头加鼠标助力“延安味道”飞出黄土高原,果农收益翻了番。
江西于都,赣南脐橙变身“高铁生鲜”,丰富了粤港澳大湾区百姓的“果篮子”,鼓起了老区人民的“钱袋子”。
在9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专题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司长肖渭明表示,十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
在安徽怀宁,蓝莓大棚连上了5G,数据能同步到县里的物联网平台;在湖北红安,红薯变身红薯条、冰激凌、热干面等休闲食品,身价今非昔比……今天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新技术新产业蓬勃兴旺,成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缩影。
非凡十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亮点纷呈。
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2021年,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25万亿元、24万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加13.5万亿元、13.3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1年的22%、21.1%。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
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9.6万亿元、27.6万亿元、10.1万亿元,总量超过了全国的40%,发挥了全国经济压舱石、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改革试验田的重要作用。
重要功能区关键作用更加明显。黑龙江、河南、山东、安徽、吉林5个产粮大省2021年产量达到5607.8亿斤,超过全国40%,有效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在重点地区建成了一批能源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国内能源供给保障水平持续提升。长江、黄河干流水质总体优良,提供了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和服务。
特殊类型地区实现振兴发展。我国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和12.8万个贫困村全部摘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资源型城市资源产出率累计提高超过36%。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各地义务教育资源基本均衡,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东、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生师比基本持平。基本医疗保障实现全覆盖,中西部地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超过东部地区。
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更加均衡。目前,中西部地区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9万公里,占全国比重近60%,交通可达性与东部差距明显缩小。航空运输服务已覆盖全国92%的地级行政单元、88%的人口。最后一批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西部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进一步提高。
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逐步接近。东部、东北、中部与西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分别从2013年的1.7、1.29、1.1下降至2021年的1.63、1.11、1.07。中西部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于东部地区,东部产业持续向中西部转移,中西部地区就业机会和吸引力不断增加。
大湾区建设成效明显
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公布方案,对横琴和前海改革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一年来,牢牢把握服务澳门、推动琴澳一体化的发展要求,横琴合作区加快布局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粤澳民生领域合作,不断完善粤澳共商共建共管的体制机制,推动合作区建设实现良好开局、稳健起步。
促进产业发展,一批重点项目集中签约落户,一年来,横琴新增澳资企业700多家,总数超过5000家。
发展民生事业,“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加快建设,超千名建筑、设计、旅游、医疗等领域的澳门专业人士获横琴跨境执业资格,一年来,在横琴就业的澳门居民数量同比增长54.4%。
重大政策落地,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双15%”及澳门居民个税优惠政策落地实施,横琴澳门居民整体税负下降达七成,澳门单牌非营运小客车入出横琴配额总量全面放开,“分线管理”软硬件配套设施逐步健全。
一年来,紧紧抓住“扩区”和“改革开放”两个重点,前海合作区不断密切对港合作交流,加快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稳步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动合作区开发开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拓宽对港合作,支持香港优势产业发展,进一步发挥扩区规模效应,今年上半年,前海实际使用港资33.22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全国首批本外币合一银行账户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及大湾区首批“跨境理财通”业务落地实施,加快打造“一带一路”贸易组合港,跨境贸易大数据服务平台获批建设,面向港澳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抓紧制定,金融、建筑等领域进一步对港澳扩大开放。
“在重大合作平台的引领带动下,大湾区建设实施5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肖渭明表示。
黄河流域生态不断改善
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郑州主持召开座谈会,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经过3年来的共同努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重要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副司长曹元猛说。
“1+N+X”规划政策体系加快构建,出台实施方案支持宁夏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沿黄河9省区省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均已印发实施,推动战略实施的“四梁八柱”基本构建。
水资源节约利用水平稳步提升。黄河实现连续23年不断流,不仅彻底摆脱断流危机,还持续向黄河三角洲、乌梁素海、库布齐沙漠、白洋淀等重要生态区域补水。
流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今年上半年,黄河流域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82.4%,同比上升5.8%。2019年以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平方公里,黄土高原植被覆盖度由本世纪初的30%上升至目前的60%以上。雪豹、白唇鹿、岩羊等大型野生动物重现黄河源。
洪涝灾害应对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完成河南、山东黄河滩区迁建任务,85万群众摆脱洪水威胁。加快推进下游引黄涵闸改建、下游“十四五”防洪、黄河宁夏和四川段河道治理等工程建设,2019年以来,已建设淤地坝和拦沙坝1474座,改造坡耕地面积315万亩。
能源保供和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山西、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在煤炭稳价保供方面持续发挥关键作用。流域风电、光伏装机量分别达到1.4亿、1.2亿千瓦,占全国的46.7%、43.3%。(记者 陆娅楠)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