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照打卡者众多,艺术展变“景区”?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8-22





  “本该安静观看作品的美术馆、画廊,都是打扮精致、等着拍摄‘网红同款’照的人!”不久前在外滩一家画廊观展时,在外企工作的陈龄与同伴被众多前来“打卡”拍照的参观者影响,几乎无法正常欣赏作品,甚至有人直斥“这里不是菜市场”。

  “闲暇看展览”已成为上海不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但在一些艺术爱好者看来,大量参观者并非为欣赏艺术而是去跟风“打卡”,扭曲了展览的本意,也影响了正常观展的人;不过也有人认为,热衷“打卡”展览说明这些参观者已有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热门艺术展览难免参观者众多,没有哪类参观者“低人一等”。

  “平衡好客流与观展体验是对上海蓬勃兴起的观展潮流的考验。”在一些美术馆、画廊的运营者看来,出现这样的争议说明自己“做得还不够好”:“应该把欣赏艺术的理念和方式普及到更多人。”

  画廊变菜场?

  不久前,陈龄与同伴前往外滩参观德国艺术家安格拉·格莱扎在国内的首次个人展览“空间撕裂”。这位艺术家擅长将纸张交错叠合形成大型雕塑类艺术品,被不少艺术展类社交媒体列为近期上海“必看”展览。

  进入画廊后陈龄发现不少参观者结伴前来,在展品前相互拍照。有人在悬空的作品前来回走动跳跃,让同伴捕捉动态瞬间,为了尽量营造出“空旷”的效果,还会端着相机等待时机,甚至请周边的人让一让。“我尽量不出现在他们的镜头里,结果发现几乎无法走动。”陈龄抱怨,除了影响正常的参观动线,还有人“霸占”展品拍摄个人照片。“比如有件艺术品中间镂空,有人站在一端,让同伴从另一端拍摄,拍完还要检查,表情、光线有一点不满意就继续跑回去拍。”尽管参观客流整体控制,但各种因拍照而产生的对话弥漫在整个空间,“耳边像在菜市场里一样嗡嗡作响”。

  回家后,陈龄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不少参观者有和自己一样的感受,而她也发现展览上多个热门拍照位,早已在社交媒体上有了同款“网红照”,“不光拍摄位置一样,连动作都是模仿的”。不少社交媒体账号发布最多的就是“打卡攻略”,从拍摄位置到动作表情都有示范。曾在英国伦敦学习艺术与设计的市民顾玮对此感到失落,“原本陶冶精神的艺术展,只能成为‘人造景区’吗?”

  “打卡”有错吗?

  记者联系到一位热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艺术展“打卡照”的市民魏女士,网络上对前往艺术展拍照“打卡”人群的声讨让她心中忿忿,一些人对他们冠以“艺术媛”的称呼更让她愤怒:“影响观展体验的只有前来打卡拍照的人吗?”

  魏女士表示,自己在浦东美术馆参观时就曾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客流量较大的情况下,有艺术爱好者一直站在一件作品正前方欣赏,一旦有人议论或带小孩靠近,都会遭到他白眼乃至批评。“也许他是纯粹的艺术爱好者,可他也影响了其他人观展。”

  日前在外滩另一家美术馆,记者也遇到类似情况。四名艺术爱好者环绕在一件作品前,从画家的生活经历谈到用色技巧,再联系自己业余创作时的情况,整整十几分钟没有挪位,其他参观者无法正面欣赏画作,直到有人提醒之后,她们才离开。

  “展览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凭什么艺术爱好者觉得自己可以高人一等?”在魏女士看来,在艺术展上拍照打卡、亲子教育的群体都容易在网络上被艺术爱好者批评,“但面向公众开放的展览,欣赏和利用的角度本来就是多元的社交媒体”。

  一些专业人士也支持普通参观者“打卡”。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谈及网红展打卡拍照时,就曾表示,观众能到博物馆、美术馆拍照本身是好事,欣赏美需要时间积累,拍照是培养大众对博物馆、美术馆感情的起点。他也鼓励家长积极带小朋友去美术馆,从小培养孩子的艺术气息。

  魏女士说:“欣赏艺术、追求美这件事,不应该有鄙视链。”

  采取必要的限制措施

  “我们需要打卡者。”运营一家画廊的高先生不讳言如今“流量”对艺术展的重要性:依靠门票收入的艺术展需要更多的参观者,即使以代理销售作品为主的画廊,也需要扩大艺术家和作品的知名度:“如今艺术品消费群体中有许多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广受关注的艺术家和作品更容易得到他们关注和认可。”

  在平衡“流量”与参观感受上,许多美术馆、画廊都进行了尝试:提前预约、会员制参观、门票收费等,一些场馆还明确禁止携带专业照相机和三脚架等设备,以减少展品被用于商业摄影以及对其他参观者的干扰。

  “除了限制措施,艺术机构应该进一步加强对参观者的引导,让他们的重点从拍照打卡转移到欣赏艺术品上来。”顾玮参观展览时有种强烈感受,“很多艺术机构不说人话”。在她看来,在上海这样越来越多年轻人关注艺术展览的城市,专业机构应该给艺术“去神秘化”。“许多刚刚接触艺术展览的人,内心是胆怯的,首先希望看明白作品在讲什么、为什么这么表达,有一定积累后才能进阶到从艺术品中获得个人感受。但很多艺术机构给的导览和文字介绍等辅助内容云遮雾罩,反而让人更加不懂。究竟是我们缺少既懂艺术又能通俗表达的复合型人才,还是故意为之?”

  在高先生看来,年轻人愿意打卡艺术展说明他们对美和品位有追求,“除了必要的限制措施,专业机构应该在周边社区和公众中普及艺术教育,这一点许多博物馆已经开始尝试。或许更多人欣赏能力提升后,流量和观感就不再成为问题。”(简工博)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京启幕

    安迪·沃霍尔艺术展在京启幕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真正的安迪·沃霍尔,只需看看我的绘画、电影和我的外表,没有什么东西隐藏其后。”安迪·沃霍尔曾如此形容自己。由北京山水美术馆举办的“复制时代”安迪·沃霍尔艺术展日前在山水美术馆开幕。
    2017-06-02
  • “禅海游逸”纯一法师艺术展在日本举行(组图)

    “禅海游逸”纯一法师艺术展在日本举行(组图)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纯一法师个人艺术展1日在日本东京日中友好会馆开幕。约200名中日各界人士出席开幕式,就佛教文化展开交流。 本次艺术展以禅海游逸为主题,展出了纯一法师的50幅精品画作。这些画作风格独树一帜,...
    2017-12-07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