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力量赋能文化新业态发展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07-29





  新时代,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迈入了新的阶段,面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多样等现实情况,文化产业如何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如何顺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态势,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7月26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分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业界代表以“创新·赋能·发展”为主题,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经验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进行了交流。百度集团副总裁、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吴甜在发言中表示,人工智能(AI)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文化产业内容生产的成本,提升了内容生产效率。依托数字新技术使文化内容的呈现更为生动、更具沉浸式体验感,也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她认为,随着数字技术与文化产业的深入融合,未来将催生更多的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数字技术提升文化内容生产力、创造力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的深入实施,以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为依托的新型文化业态蓬勃兴起。数字孪生、虚拟结合、跨模态交互、跨时空等新技术的应用,满足了各类群体多样化的沉浸式体验需求,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提出,到“十四五”时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和服务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立体覆盖的文化服务供给体系。围绕这一目标,许多文化机构纷纷与科技企业合作,推出各具特色的数字文创产品,丰富文化服务供给,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全新的文化消费体验。

  “一方面,AI等新技术能够助力文化内容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有效降低文化数字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文化产品创新的效率和呈现效果;另一方面,AI将不断促进创造力的提升,新技术通过跨形式、多形式的融合创作,能够发挥出更大的影响力。”吴甜表示,目前,AI技术正在融入文化产业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之路已然开启。

  吴甜介绍,百度地图以视觉定位与增强服务(VPAS)技术为驱动,结合客户端和导航各个基础能力,基于增强现实(AR)沉浸式游览,对智能旅游体验进行了升级,首个上线的就是圆明园景区大水法景观。用户通过百度地图客户端能够在大水法遗址原地生成增强现实的大水法三维全景模型,欣赏到圆明园辉煌的昔日景象,在游览过程中获得更为沉浸式的体验。

  依托百度深度学习平台“飞桨”,开发者在传统文化与科技的结合中找到了创新点。中央美术学院在读研究生王梦瑶利用百度“飞桨”图像分割技术,将国画中的人、山、水、树、花、鸟等元素分割出来,并在虚拟空间中进行全新的三维重塑,这一新的创作成果让用户可以通过虚拟现实(VR)设备在历代经典国画山水间游览,在丹青水墨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随着AI等数字技术的突破,文化消费新场景正在不断解锁,不断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以往人们大多只能在博物馆里欣赏到的历代名家的书法字迹,如今,通过“AI造字”也被更多人看见、学习和传播。

  首届北京文化论坛上发布的《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白皮书(2022)》显示,2021年,北京市文化产业顶住疫情压力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文化产业的科技赋能态势愈发明显,文化产业数字化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核心数字文化企业1708家,实现营业收入11409.8亿元,同比增长23.5%,拉动全市文化企业营业收入增长14.9个百分点。

  打通融合的“最后一公里”需要“桥梁”

  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对文化内容的需求一直存在,且越来越丰富,因此,无论在数字技术出现之前还是出现之后,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播载体一直在不断升级变化。而数字时代,随着人们对大量高质量、个性化、有创意的文化内容需求的增加,加之受AI相关技术发展的推动——超大规模知识图谱、计算机视觉、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预训练大模型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发展,让人们对文化内容生产有了更多的设想和展望。

  对于如何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打通二者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吴甜提出了“桥梁问题”。在吴甜看来,所谓跨界融合,需要掌握不同类型知识的人才在其中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因此,需要培养“AI+文化”的复合型人才——既懂文化产业,又能够理解创新科技的“能”与“不能”。据了解,截至今年5月,百度已经依托“飞桨”累计培养了200万AI人才,这些人才被输送到了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行各业中。

  有了复合型人才,如何释放最大生产力和创造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吴甜表示,要打造面向文化产业的通用人工智能平台,通过开放新技术,让开发者无需重复创造,才能有效助力文化与科技融合。2022百度世界大会中,百度智能云“曦灵”正式推出了可应用于电商直播、互动娱乐、品牌营销等领域的数字人直播平台,借助这一平台,不需要人数众多的直播运营团队和昂贵的直播硬件设备,一个人就能完成直播活动的全部流程,还能让数字人像真人一样自然,实现直播活动的商业和情绪双重价值。同时,面向文化产业,吴甜表示,AI数字技术要进一步深入做针对性支撑,打造文化产业专属的“行业大模型”。

  当然,科技催生的文化新业态和新模式不会是昙花一现,而是文化发展与复兴的重要一环。文化发展既要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又要能增强人民群众的精神力量,提升民族文化影响力。而文化产业中的大量数据、信息、知识的运用和再创作等,都需要加强原创性、确保内容安全不被侵蚀。因此,吴甜认为,自主创新高水平的科技体系对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主动权至关重要,要用科技自主为文化创新护航。

  “未来,百度将在推进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上,不断精进深度学习、大模型等底层技术与平台,赋能更多创新文化业态与模式,解放生产力,释放创造力,助力北京建设高质量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吴甜说。(周志军)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