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家朱明瑛携手新生代歌手周深在 《最爱金曲榜》音乐盛典的演出现场。
◆歌手叶蓓在 《最爱金曲榜》音乐盛典的演出现场。
◆歌手杭天琪在《最爱金曲榜》音乐盛典的演出现场。
(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供图)
《太阳岛上》《乡恋》《大海啊故乡》《信天游》《黄土高坡》在上海舞台上先后唱响,朱明瑛、杭天琪、陈小奇、屠巴海等歌手与创作人的集结亮相,勾起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前、昨两晚,上海广播节系列活动《最爱金曲榜》音乐盛典和《星期广播音乐会》先后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和上海音乐厅举办。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两场活动均以此为主题,盘点40年乐坛具有标志性的流行歌曲与音乐人。
盘点怀旧金曲,不为厚古薄今。科技与媒介的不断改变,令流行音乐载体不断发生着变化,从抱着收音机守着电视机,到如今下载手机应用,海量歌曲轻松获取。渠道途径变得分散,诞生传唱大江南北的“金曲”,无疑更有难度。
此刻追美前尘,是为在音乐潮流不断翻新、泛娱乐侵扰原创声音的路途中,歇一歇脚,无论歌者还是听者,都不忘来时之路。
挥别“高强硬响”,在抒情歌曲中找到温柔共鸣
1976年10月,带着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韩伟写下“手捧美酒啊望北京,豪情啊胜过长江水”,寄给老搭档施光南。身在北京的施光南收到歌词后,同样也很兴奋,选取热情洋溢的新疆民族音乐元素表达喜悦欢畅。不出几天时间,《祝酒歌》诞生。经由同属中央歌剧院男高音歌唱家李光曦的演唱,透过1979年中央电视台除夕晚会,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全国几乎每个电台、每个工厂、学校的广播都在播放这首歌。
在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看来,《祝酒歌》的横空出世,也正式开启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中重要一脉——抒情歌曲的发展。在1980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与《歌曲》编辑部共同举办的“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中,经由25万听众的投票,《祝酒歌》与《太阳岛上》《妹妹找哥泪花流》成为日后影响深远的“15首抒情歌曲”。一改此前“高强硬响”的音乐观念,这些歌曲以抒发大众的真情实感为主题,讲究旋律的优美流畅,为人民生活吹来清新温柔之风。
就在这股风潮带动下,1986年3月朱逢博、屠巴海牵头成立上海轻音乐团,成为中国第一家轻音乐团。筹建之初,就确立了专业流行音乐表演团体的定位。同年10月,由歌唱家李谷一担任首任团长的中国轻音乐团随后成立。
内地原创方兴未艾,屠巴海、徐东蔚等专业音乐院校出身的作曲家,及时总结走红歌曲的旋律特点与歌词内容,创作出《月朦胧鸟朦胧》《我是一片云》《请到天涯海角来》等歌曲,更将沈小岑、孙青、罗中旭等实力唱将推至台前,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直至90年代中期大放异彩。此外,他们还注意引进港台地区和欧美流行乐坛的最新作品,通过乐团的重新编配,第一时间呈献给市民,一定程度上也完成了早期内地流行音乐市场的培育。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1988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毛阿敏穿着金色缎面套裙,款款走下台阶。她潇洒的形象,伴随着《思念》轻快的旋律,一夕之间便深深印在千家万户百姓心中。作为毛阿敏的恩师,这首歌的作曲谷建芬也成为上世纪80年代的流行乐坛中坚力量,创作了《妈妈的吻》《烛光里的妈妈》《歌声与微笑》《绿叶对根的情谊》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歌曲。
民族民间音乐的强大基因,在流行音乐中融合共生
抒情歌曲风靡全国的同时,文坛刮起的“寻根文学”也影响着流行乐坛的演进。
与毛阿敏一样在1988年央视春晚 “一夜成名”的,还有甩开嗓子高歌一曲《信天游》的程琳。这个童星出道,吹着“小螺号”,翻唱过《酒干倘卖无》的女歌手,在这一年,率先吹起内地流行乐坛的 “西北风”:“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信天游原本是西北地区的民歌样式,融合了这种元素的同名流行歌曲,带着西北特有的粗犷豪情。此后杭天琪的《黄土高坡》、胡月的《走西口》、那英的《山沟沟》延续了这一风格,标志着流行音乐与民族民间音乐自此开始的深度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击,拍打着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区,在乐坛也激起层层涟漪。
1990年代的电视荧屏,经常能看到一位拉着二胡,拥有一把深沉中音的女子款款走向观众。这个上海音乐学院二胡演奏专业毕业的上海女孩,在流行乐坛以演唱搭配二胡演奏的方式独树一帜。而这首《真的好想你》也自此寄托了一代游子的乡愁。
在广州,走过1978年高考的独木桥,陈小奇得从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或许是文学的火种在心底不灭,一次重读唐诗《枫桥夜泊》,让他的笔端自然流淌出:“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只是,相比于原诗“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宁静致远,陈小奇在千百年后的这首《涛声依旧》中却在结尾给出:“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这样的疑问,既是对于爱情的不确定,也流露着那个时代年轻人在多种文化、生活方式融合的过渡阶段,内心的彷徨与困惑。古典诗词的意境与现代歌词相融合,婉转柔和的流行曲调中也能找到江南丝竹的影子。这首歌不仅是1990年代广东歌坛势力崛起的缩影,或也可看作是当下网络盛行古风歌曲的鼻祖。
太平洋的风吹出音乐里的小情大爱
改革开放背景下,太平洋大西洋吹来一阵阵风,吹来的不只是喇叭裤、皮夹克和大波浪头,还有欧美音乐丰富的曲风样式。
1986年是国际和平年,大洋彼岸是迈克尔·杰克逊率美国众歌星演绎 《天下一家》,而歌手汪峰发起活动,由百名歌手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唱响《让世界充满爱》。这无疑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难忘的一页。当时台上的蔡国庆、田震、韦唯、程琳、毛阿敏等人,都成为内地流行乐坛的中流砥柱。 《让世界充满爱》呼应的,不只是爱与和平的主题,其曲风也与欧美流行乐接通。彼时内地流行乐坛,乐队也如雨后春笋。汪峰所在的鲍家街43号、唐朝、黑豹、超载、零点组成一支劲旅。
而接受西方流行音乐影响的港台音乐、日韩音乐种子也在内地生根发芽。 《童年》《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等台湾校园民谣经由成方圆等人的演绎,也启发了内地一批高校学子。还在清华大学念书的高晓松写下:“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谁安慰爱哭的你,谁将你的长发盘起,谁给你做的嫁衣。”《同桌的你》没有前辈歌者在压抑过后的呐喊,而是充满着懵懂青涩的爱情成为时过境迁的淡淡怀想,朦胧而纯粹。那时北京后海边、未名湖畔,伴着夕阳与涟漪,大学生怀抱一把吉他,随口哼起青春的理想与怅惘。
从校园民谣开始,个体化情感的抒写力量日渐壮大。在这些创作里,或许不会直接展现社会变迁时代变革的恢宏格局,却用诗意的词句与简单的和弦寄托一代甚至几代年轻人的青春怀恋。
此后的流行音乐发展, “节奏布鲁斯”“迪斯科”到 “中国风” “世界音乐”标签越来越丰富,制作越发精良、主题越发丰富,抒情传统、民族民间与西方流行音乐的不断融合。正如陶辛教授所感慨的:“正是这样丰富的源流,绘就中国流行音乐独特的底色。”(记者:黄启哲)
原标题:中国流行音乐40年:唱不尽的时代变迁 歌不完的人情温度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