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的“信仰、情怀、担当”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9-20





  第四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近期在长春电影节期间举办。这是机构改革之后,国家电影局首次主办的专业论坛活动。本届论坛以“信仰、情怀、担当”为主题,汇聚70余位近年来在电影创作中富有成就的出品人、导演、编剧和专家学者,分析中国电影的新形势、新经验,探讨中国电影的新问题、新对策,鼓舞电影界携手用光影书写中华民族新史诗,推动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迈进。


  本期“光影视界”邀请出品人、导演、编剧三位代表,讲述他们在电影创作制作中的思考、感悟与期盼,阐释他们心中电影人的信仰、情怀与担当。——编 者


  建设电影强国的三个维度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总裁 马伟根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了2049年,也就是新中国成立100年的时候,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如今距离这一宏伟目标还有31年。作为电影人,我们不禁要问:当中国成为现代化强国的时候,中国能够成为电影强国吗?现在,无论以制片的产量、质量还是市场体量来衡量,我们毫无疑问是电影大国。特别是近几年国产片的进步非常明显,今年到目前票房前十的影片中,国产影片占7部,而且10部中前4部是国产电影,前3部票房都超过30亿元。这是非常可喜的成绩。从市场来讲,中国电影近几年都保持了10%—20%的增长速度,截至目前,全国电影票房已超过467亿,今年总票房超过500亿几乎没有悬念。美国市场与中国市场票房差不多,但他们进入了滞胀期,设备和输出的空间有限,他们看好中国市场,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按照人口总数来讲,美国有3亿多人,中国有13亿多人,我们拥有巨大的市场空间。


  我认为建设电影强国应该在以下三个维度努力。


  一是制片能量。这不仅指一个国家的本土票房,也包括这个国家的电影在全世界产生的影响力。中国文化数千年的积淀,是讲好故事的丰富资源,我们需要找到更好的叙事方式,做出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未来30年,我们除了要继续把本土市场做大做强,尤其要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电影走出去、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等方面下大功夫,通过电影这一媒介,把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当代文化和中国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传播出去。


  二是市场体量。目前,中国内地的电影院数已经超过万家,银幕总数超过5万块,位居世界第一。相对来说,电影院的布点大多密集在一部分区域,有很多区域尚未布局,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实施,目前布点比较少的地方是今后很大的增长空间。电影观众有一个培育观影习惯的过程,如果有相应的国家政策给予扶持支持,一定可以打开更多的空间。而在布点密集的地方,尤其需要有序竞争。市场端良好的经营,会促使电影企业更愿意投资各类影片,包括艺术影片、社会效益好的影片,也更愿意扶持更多的导演进行创作,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三是科技含量。电影是一个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产业,建设电影强国需要不断有技术创新,以新技术引领观众的观影体验。大家耳熟能详的IMAX设备、杜比设备、巴可放映机等都来自国外,是现在电影放映市场很重要的部分。而我们恰恰缺少这样的国际先进放映技术,尤其需要更多能够静下心来、专注研发生产电影设备的企业。这一点大家目前关注得比较少,还是一项空缺。中国电影企业应当联起手来,共同打造中国自己的电影制作设备。


  放眼未来,中国电影企业只有联手互动,形成合力,打破创作和市场的壁垒,才能共同把中国电影真正做大做强。


  拍出当代生活的烟火气


  《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导演 张一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讲好中国故事涉及两个方面,一是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二是怎么讲好中国故事。换言之,在新时期我们如何强化现实主义的电影创作,如何促进现实主义的现代化升级,这便是对现实主义的继承和发扬。


  前一段时间,我监制了刘若英导演的电影《后来的我们》。在这部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我有两点体会:第一,现在的中国观众渴望看到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故事被投射到银幕上,渴望电影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我和导演刘若英讨论过好几个故事的方向,都是从导演本身的情感属性出发,试图讲一个更纯粹、更梦幻的爱情故事。后来我向导演建议,做一部关于北漂的电影,但是导演没有这样的生活,如何接地气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配备了很多优秀的主创班底,包括演员、编剧、美术、制片整个团队。选择团队时,我们要求他们必须有类似的生活体验,后来我们又进行了大量采访调查,从素材的角度保证了故事的真实性、落地性,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工作经验为导演保驾护航。上述努力最终得到回报。这次创作历程提示我们,作为电影工作者,不能仅仅致力于选好故事,更要想方设法讲好故事。


  对创作者来说,艺术表达和市场需求永远是一对矛盾。我认为,它实质是一个创作者和观众互相促进和互相增长的问题。随着观众观影水平、对电影的要求不断提高,创作由此获得推动。一味打着迎合观众、迎合市场的旗号,却不去思考如何真正满足观众的需求,不可能做出一部真正受欢迎的电影。用艺术表达现实,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拍出当代生活的烟火气,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现实主义创作不变的追求。


  拓展主旋律电影的创意空间


  《战狼》系列编剧 刘 毅


  很多人问我,编剧是不是应该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我认为,创作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不是自己经历的人生才是人生,你所看到、听到、阅读到的都可以变成自己的故事,当然,这个故事一定是打动了你。每个个体的人生都是单一的,如果你是好的倾听者,就能把全世界发生过的、没有发生过的,都变成你自己的故事。


  但是,我们现在对好莱坞的剧本流程有误解,认为一个编剧负责故事,一个编剧负责结构,一个编剧负责写剧本。但大多数情况不是这样,依然是由一个编剧来完成剧本。可能有一些比较擅长台词的编剧或者剧本医生,会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加工。为什么这个传言会比较流行?现在一些互联网公司,或者刚刚进入影视行业的公司,喜欢用大数据来指导创作。我有一个不太贴切的比喻。所谓大数据是解剖式的,你可以看见血管和肌肉,但你永远无法得知一个人的灵魂。片子前15分钟要有一个小高潮,20分钟时出现反转,75分钟打入谷底,100分钟反击……依照大数据很容易总结出这样的规律,但怎样把这些变成鲜活的人物和激动人心的故事,才是一个编剧的功力。真正打动人心的故事,是难以靠所谓的工业化流程去分割完成的。


  记得做《战狼Ⅱ》时,导演吴京问我,咱们写的这部电影算什么类型?我说这是军事动作片。他问,算主旋律吗?我说,肯定算主旋律,是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主流电影。后来我发现,创作者按照主流电影方式创作,但很多甲方的思维没有真正转换,他们认为主旋律电影就应该是传统的感觉。其实我们做一个电影,真正目的是让更多人看到这部电影,才可能让更多人去认识这个人物,去接受你想传达的思想。也就是说,我们所有的信仰、情怀和担当是藏在故事里,藏在我们主人公背后的。


  所以,我呼吁未来更多给主旋律电影加油鼓劲,不仅是在资金和题材上支持主旋律电影的创作,而且要营造更包容的创作空间,让我们的主旋律电影真正成为一流的主流电影。也许有人会说,这么难,我们就不要拍主旋律电影了。那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国家有那么多重大事件值得铭记,有那么多令人感动的英模人物需要电影人为他们树碑立传。不做主旋律电影,是电影工作者的失职。我们不仅要坚持做下去,而且一定要做好,做到观众心里。(任姗姗整理)


  原标题:电影人的“信仰、情怀、担当”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合拍影片如何“内外兼修” 中外知名电影人在京支招

    合拍片应怎样做好跨文化联合创作,同时兼顾更大的市场?16日,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重头戏“中外电影合作论坛”举办,多位中外重量级影人结合自身经验,共同探讨合拍片“内外兼修”的新途径。
    2018-04-17
  • 借力戛纳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人积极探索海外市场

    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在火热进行,中国导演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将参与金棕榈奖角逐。赛场外,中国电影人在电影市场上积极推动国产片“出海”,开展国际交流,寻求合作机会。
    2018-05-11
  • 中国电影人把脉中国电影:品质待提升 不是钱的事

    为期11天的第4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于当地时间9月16日落幕。多位中国电影人现身本届电影节。在他们看来,在中国电影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提升电影品质已是当下要务。
    2018-09-19
  • 2018年武侠剧扎堆翻拍:是致敬经典还是消费情怀?

    说起中国影视作品最为独特且创作较为成熟的题材类型,武侠当仁不让,虽几经沉浮,但武侠题材作品从未从观众视线中消失过。抛开电影不说,仅武侠剧就诞生了许多经典作品。2018年,又有多部武侠剧被翻拍,这让一部分武侠迷深感期...
    2018-04-10

热点视频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7月物价温和上涨 市场供求持续改善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