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专家指出,要让诗词文化在大众中能够细水长流地传播下去,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真正有效的诗词普及和进一步地深入引导,都需要及时跟上
古诗词如今在读者中的热度,从刚结束的上海书展就可见一斑。据记者粗略统计,有不下20种相关的新书来书展亮相,吸引了众多读者,不少成为热销爆款。而古诗词的分享、谈话活动也有十余场,几乎场场爆满。
大众的热情,在学者看来,从根本上来自于古典诗词自身的魅力,而近年来电视节目、互联网的推广也起到了显著的激活作用。但与此同时,也需要警惕其中芜杂、混乱、蹭热点的现象。怎样的诗词普及是真正适合大众的,是有效且可持续的?如何让诗词热不仅仅是一时火爆,而能够细水长流?这些都值得引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思考。
古诗词图书风靡书业,大众的诗词热情被点燃
风靡全国的古诗词热,也席卷了全国各式风格的大小书店。北京、上海等地的地标性书店里,都会将古诗词的书籍放在最显眼的位置:蒙曼的 《四时之诗》,郦波的 《因为爱,所以爱》,康震的 《康震讲诗词经典》,邵毅平的 《诗骚百句》,陈尚君的 《唐诗求是》,李定广的 《中国诗词名篇赏析》……京沪两批由作家和学者参与的诗词品读分享活动,无论是在大学还是在街区,都会吸引众多参加者。复旦大学教授陈引驰与 《诗刊》编辑彭敏举办的一场“今人如何品唐诗”的对话,不仅现场座无虚席,在网上观看直播的观众竟达七万人。
谈及近来古诗词热的原因,陈引驰认为, 《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等电视综艺节目的热播,各网络平台上知识付费课程的推广,以及更早些时候互联网上盛行的诗词写作潮流,都对古诗词在广大受众间的传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外因。还有不能忽略的内因,就是诗词本身就具有易于传播的基因: “中国传统文学有那么多类型,为什么最热的是诗词?因为诗词朗朗上口,容易传诵,而且多数诗词都是诉诸于情感,这种情感能够穿越时空,较容易引起今人的共鸣。”
大众对于诗词的喜爱和重视其实从未断绝过,今天的诗词热,正是日积月累的诗词热情被点燃后的结果,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康震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每首诗词都非常美丽,且各具独特魅力,我想这是大家能够这么疯狂追诗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关图书鱼龙混杂,甄别的同时应“订制”针对性内容
古诗词热折射出大众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求,是大家都喜闻乐见的结果。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许多流行的风潮、每款爆款都有一定的时效性。要让诗词文化在大众中能够细水长流地传播下去,相应的文化传播就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真正有效的诗词普及和进一步的深入引导,都需要及时跟上。
“一个节目不可能永远火下去。”彭敏这样告诉记者,之前,彭敏已连续两届获得《中国诗词大会》的亚军。《中国诗词大会》举办到了第三届,像第二届那样高的关注度已经很难重现。他认为,电视节目只是一个引子,真正有魅力、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应该也一定会细水长流的。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大众普及和深入引导,就显得至关重要。
但现在的诗词普及,还有许多需要留心和甄别的地方。彭敏告诉记者,如今市面上诗词普及的图书尤其多,也尤为鱼龙混杂,因为 “诗词普及的门槛比较低,谁都可以做”。有不少普及读物,其中文字错漏百出,采用的故事也都是道听途说,甚至杜撰而来。作为读者,应该加以甄别,尽量选择学者编写的图书,他们的材料、解读都较为严谨扎实,采用的故事也都有正史作为依据。
另一方面,学者进行普及,也应当寻找当下人比较熟悉的切入点。 “中国研究诗词的专家很多,但在普及性上做得好的其实很少。”彭敏认为,如何既保证专业性,又能兼顾趣味性,让古代的诗词能走进今天读者的日常生活,应该是诗词普及发展的方向。在这方面,蒙曼、郦波、康震的诗词解读都做出了有意义的努力,新近出版的 《学生诗词日历2019》也是一种有意思的尝试,其中每一首诗都由专业学者选择篇目,按照日历一一对应,春华秋实、夏雨冬雪的诗意,也都与每一天的日常生活有了相应的连接。
当下有关诗词普及的书籍各有不同的特点,陈引驰认为,编写书籍时应该有细分的读者意识,根据面向的受众来决定内容。比如给小学生选的篇目,与给大学中文专业的学生所选的必然会有很大不同。能否给到不同受众最适合的、有针对性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普及的效果。(钱好)
原标题:当诗词文化成为“爆款”之后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