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怎么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7-25





  连年保持着“中国速度”、已超越美国市场规模的电影产业,《泰囧》《美人鱼》《战狼2》《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爆款”不断的电影产品,以及西方电影里通过出现越来越多的“中国元素”来“讨好”国内观众,让业界看到了我国电影市场的巨大空间。


  然而,光鲜的成绩背后,国内电影产业仍面临着工业化挑战、高质量发展、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


  高票房难掩行业隐忧


  刚刚过去的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再次迎来收获。二月,春节档票房超100亿元,刷新世界单月票房纪录。今年上半年,实现票房320亿元,大增17.8%。


  与电影市场蓬勃发展相伴的,则是我国电影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2012年以来,全国电影银幕数量不断增长,尤其在2016年,平均每天新增银幕数量高达19块。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银幕数量已接近5.5万块,超过整个北美地区总和,稳居全球首位,这也确保了我国成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


  与此同时,国内电影工业化体系也初见端倪,如电影工业园区、后期制作、互联网售票、宣传营销以及电影衍生品市场开发等都在逐步完善。尤其是视频网站建设,已成为助推和改变电影营销和发行方式的新渠道。


  但是,在电影产业效益方面,中国跟发达国家以及印度、俄罗斯等国相比,却不尽如人意。而国内院线数量高达48条,如此高数量也导致了同质化等问题。


  而有迹象显示,票房和资源还在进一步向头部电影聚集。统计2017年票房排名前十的电影发现,这十部电影的票房均超过了10亿元,占去年总票房的36.38%。而排名前二十的电影票房总和达295.63亿元,占2017年总票房的一半还多。


  与之对应的是,2017年全年一共上映了483部电影,有些影片票房甚至只有几千几百元。


  电影票房结构的不均衡,直接导致了电影投资亏损率很高,也有人戏称投资电影就是“押宝”游戏。与此同时,电影产业出现的IP跟风、版权、低俗化、明星高片酬、假票房等问题同样突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现象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中国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是依靠数量带动而非质量牵引。


  规模持续扩大却人才短缺


  来自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的最新统计,7月1日至17日,中国电影市场暑期单日票房日均超过2亿元,其中部分周末的单日超过4.5亿元。


  一段时间以来,类似这样电影票房市场的繁荣,让不少人都把电影产业和“好莱坞电影”“拍大片”画上等号,认为电影就需要高投入、高科技、高票房。


  然而,对于中国电影怎样由大做强,依托国内大的观影市场实现后发优势,不少业内专家都认为,国内电影产业发展不能光看漂亮数字,广大电影工作者需要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内涵、有深度的好作品,在电影工业化的道路上培养大量专业化人才。


  中国电影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与北美电影市场相比,票房上早已等量齐观。但是在人均观影次数和电影创造上,依然差距明显。以观影人次为例,韩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年观影次数超过4次,而国内的人均年观影次数才过1次。


  这些年的票房“红利”,也是因为消费升级引发的三四线城市消费向一二线趋同,带来观影人口大量增加。有调查显示,近年来,三四五线城市票房增速非常明显,在春节档的二月份三四五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 53%,国内观影人次和规模还在持续扩大。


  然而,由于目前国内电影工业尚没有建立起前期拍摄、后期制作、宣发、放映完整的工业化体系,高科技影棚建设、先进拍摄设备的使用、数字化后期制作等都属于中国电影的短板,需要大量借助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相关专业人才更是短缺。


  开心麻花影业、阿里影业的负责人在谈到这几年进入电影行业时,最大的感受就是很难找到特别专业的人才。


  “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专业才人。”有电影发行方人士指出,现在一提到工业化就想到好莱坞,认为一定是大制作,其实这是个误解,发达的电影产业一定是各个制作环节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这对电影从业者在各个细分领域的专业化程度要求非常高。


  以与影视相关的配乐为例,电影配乐都还是小作坊的形式来进行生产,除了运作不规范、变现途径少以及盗版严重等问题,最关键的还是人才匮乏,以至于配乐在很多电影里都是无足轻重的,投入所占比例非常小。相比之下,好莱坞的顶尖团队规模则可能达到上百人,同时服务多部电影的配乐创作。


  “电影配乐人首先是个电影人,他要对电影有足够的认识才能进入到电影音乐制作。”据影视音乐评论人张磊介绍,目前国内缺乏的恰是既懂音乐又懂电影的人才。


  人才的短缺也使得目前国内电影产业还是严重依赖票房收入。阿里影业负责人介绍说,电影产业今后要发展,就必须要从单纯依赖票房收入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非票房收入,通过拓展衍生品、IP授权、乐园业务等方式和从业人员本身对行业资源的运用,实现电影作品的多元商业变现,扩大非票房收益。这一切,都离不开相关的专业人才。


  电影工业化不能急于求成


  根据《电影蓝皮书:全球电影产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近10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以30%左右的平均增长速度领跑全球市场。国内电影产业正在凭借市场规模优势崛起,5年内将成全球第一大市场。


  然而和不少产业一样,电影市场虽然大,但这么大的市场没有形成汇集最优秀人才和建立合理规则的足够动力,电影工业化水平仍处于初级阶段。比如,明星和导演对资源的过度占有,“圈子文化”盛行,制造虚假影评和虚假票房等等,这些都阻碍电影产业走向现代化和规范化,也被一些人形容仍像个“大农贸市场”。因此,业内对于加速电影工业化的呼声一直不断。


  去年3月1日,有关部门宣布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该法案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提炼,并以法律的形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意味着我国电影将在更加规范化、法治化的环境中迎来新的机遇。


  如今,《电影产业促进法》对行业的规范作用和推动效应已开始逐渐凸显。而提高电影整体发展的工业化水平,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电影工业化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开心麻花影业董事长刘洪涛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电影论坛“电影工业化之路”上表示,电影工业化是一种能够连续生产“爆款”的能力,它并不是高科技化的意思,其核心是剧组里每个人分工的细化,每个人各司其职,带着工匠精神去做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事实上,工业化的核心要素就是“分工”,而电影工业化即任何事情都可以项目化、标准化、流程化。电影工业化改变了过去一针一线小作坊的时代,让电影生产迈入流水线,分工明确,环节把控,保证最终产品质量水平。


  “工业化势在必行,电影不能没有工业化,但工业化也不是万能的。国内电影特别缺少能走向世界的既叫好又卖座的作品。”也有声音认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内电影的发展必须要尊重电影产业发展规律,西方电影工业化成熟,源于其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扎实。国内电影近些年来发展迅速,但也出现了急功近利、短期内挣快钱等很多问题。在产业发展上,还是应该先将基础打得更加扎实,循序渐进。(徐潇)


  原标题:我国已成全球容量最大的电影市场,但电影业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电影工业化之路怎么走?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网络剧要走精品化之路

    不久前,刘德华监制的网络剧《东方华尔街》上线并获得不错口碑。据悉,陈凯歌、张艺谋、韩三平、徐静蕾等影视大咖也于今年纷纷“试水”,将触角伸向网络剧。
    2018-06-19
  • 中国电影:走高品质发展之路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闪耀。每年此时,海内外电影人都会如约而至,共同见证这场视觉盛宴和观影热潮。过去的一年,高质量发展成为行业面临的共同选择。在中国拥有了全球坐二望一的电影票房规模之后,如何生产更多高品质电...
    2018-06-25
  •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年度奖提名揭晓

    近日,第九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2017年度奖提名名单在北京揭晓,《战狼2》《芳华》《嘉年华》等15部年度国产影片获得提名。据悉,终评结果将在4月21日公布。
    2018-04-02
  • 一季度中国电影市场票房达202亿元 同比增长近40%

    据国家电影局数据,2018年一季度全国电影市场共产出票房202 17亿元,较去年的144 6亿元上涨39 82%。值得注意的是,在一连串持续飙高的数字之外,国产电影质量的显著提升成为一季度电影市场的一大亮点。
    2018-04-10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