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开心麻花科幻喜剧《独行月球》冲入了暑假档的下半程。这部电影很早就打算进军暑期档,但犹犹豫豫间,没能在暑期档初期公映,它是被各种不确定因素挡住了。之所以选择在档期下半程加入,估计是看到了市场空间还很大,需要一部超高票房的电影来填补。
此前的暑期档,《外太空的莫扎特》的票房与口碑都不理想,口碑好的文艺片《隐入尘烟》排片上不去,想看的观众看不到,《人生大事》与《神探大战》虽然占据了排片的前两位,但与往年暑期档相比,给人的感觉是,并未真正点燃这个档期。
有一部票房很高、口碑也很好的电影,对于这个暑期档来说很重要。行业需要它来提振士气,电影院需要它提高人气,观众需要它承载情绪。当然,片方也需要上述几种因素助力,使作品有乘风之力,获得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如果说在下半程加入暑期档是个冒险,那么这个冒险对于《独行月球》来说,是值得的。
这个暑期档,有一种特殊的观影情绪在弥漫,那就是大家都在等待一部具有狂欢特征的大片入市,但更多人又保持着一种平淡、冷静的态度,不去过多地表达自己的关注。这样的观望情绪,也体现到《独行月球》身上,该片在7月20日启动预售后的2天时间里,只有1000万元的票房,而2021年春节档《唐人街探案3》预售开启36小时即票房过亿元。两部同等量级的电影,在两个同等重要的档期,预售数字相差如此之大,其中应是发生了一些什么。
是观众不愿意进影院看电影了吗?《人生大事》票房破15亿元这个事实,显然能够证实观众还是非常愿意走进影院,来体验大银幕观影的。要不然,这部冷门的殡葬题材作品,也不会冲破一些所谓的观念忌讳,实现一个近乎可以用“惊喜”来形容的票房数字。只是,虽然观众“用脚投票”,却不怎么愿意多说话了,和《你好,李焕英》《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不断刷屏社交媒体的电影有所不同的是,《人生大事》的讨论热度和社会影响力要逊色许多。
电影,似乎开始有了远离社交媒体中心与社会话题热点的趋势。而曾几何时,中国电影市场的持续增长,被认为是电影的社交属性所触发或刺激。在线上,一部话题电影可以被持续讨论多天;在线下,进电影院观影成为一种社交需求与生活方式。与此同时,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也有了彼此激励的效果。而现在,这样的盛景,更多时候需要通过回忆才能复现。
在疫情的前两年,电影仍然表现出强大的吸引力,人们所担心的疫情改变观众观影习惯,并没有变成确凿的现实。相反,在观影需求集中爆发的前提下,创造了2020年国庆档近40亿元、2021年春节档过80亿元的票房数字,这些数字让人相信看电影仍然是刚需,是不可被替代的生活方式。
但2022年春节档观影人次创5年来新低,整个档期同比减少5000万观影人次,让人对电影市场开始产生一些担忧。顺理成章地,正在进行中的这个暑期档,承载了对这种担忧情绪的纾解功能。现在,不管《独行月球》是否愿意,它也有了“救市”的责任,而观众已经对是否有影片“救市”不太关心。在“后疫情时代”,观众以更快的速度,选择了“有好片就看,没好片就散”的立场,这是大环境“教育”的结果,也是观众理性选择的结果。
一个观众普遍理性的电影市场,已经制定出了“优胜劣汰”的鲜明规则,像以前那样靠炒作概念、拼装明星阵容的电影,应已难再获得高票房了,而一些在宣传方面比较低调、故事内容却很扎实的电影,一样能脱颖而出成为黑马。这样的状况会鼓励行业真正踏实下来,去制作优秀产品,以质量赢得观众。这样的生产与消费逻辑一旦形成良性循环,相信会重新把电影带入社交媒体与社会话题的中心地带,国产电影也会很快恢复过去几年发展的昂扬姿态。(韩浩月)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